世尊闻钟问弟子,此声在钟抑在耳。
在耳将奈群聋何,在钟众听胡相似。
此图百道飞呜玉,我欲听之寂无物。
主人看画思旧游,髻髴妙音发琴筑。
漠者不应感者求,不逢知己徒顷忧。
世尊闻钟问弟子,此声在钟抑在耳。
在耳将奈群聋何,在钟众听胡相似。
此图百道飞呜玉,我欲听之寂无物。
主人看画思旧游,髻髴妙音发琴筑。
漠者不应感者求,不逢知己徒顷忧。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之洞所作,题为《题董研樵玉泉院听泉图二首》的其中一首。诗中,诗人以世尊听到钟声的问题引出对听觉与感知的探讨。他询问弟子,钟声是在钟内还是在耳边,暗示了声音的来源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接着,诗人通过比喻,将画面中的玉泉声比作百道鸣玉,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悦耳动听。
然而,诗人强调自己倾听这美妙的声音时,却感到周围一片寂静,仿佛只有画中的世界才有这样的声音。他借此表达了对旧日游历的怀念,以及对琴筑(古代乐器)所引发的美妙音乐的向往。诗人认为,对于那些冷漠或无法共鸣的人来说,即使有如此美妙的音乐,也无法触动他们的心弦,只能独自怀忧。
整首诗以听泉图作为触发点,探讨了艺术欣赏和个人情感的交融,以及共鸣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玉华末命昭陵土,兰亭神迹埋千古。
率更拓本入坚珉,盐帝归装投定武。
薛家翻刻愚贵游,旧石宣和龛御府。
胡尘横空飞渡河,中原荆棘穴豺虎。
维扬苍茫驾南辕,百年文物不堪补。
纷纷好事竞新模,倾攲丑俗亡遗矩。
如今薛本亦罕见,彷佛典刑犹媚妩。
清欢盛会何足传,右军它帖以千数。
托言此笔不可再,慨然陈迹兴怀语。
今昔相视无已时,手掩尘编对秋雨。
清和景气已非春,午阴浓处延诗人。
一杯佳茗沃嘉话,粲然三礼羞蘩蘋。
洞庭手植清香发,金粟银须照肤雪。
薰风十里漾芳思,万斛明珠剖胎月。
素华绿叶骚颂中,光生南国德横空。
朗吟受命不迁句,对花不饮无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