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
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独自赏月时的心境。开篇两句“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中,“清音迎晓月”写出了夜深露重之际,蟋蟀在清凉的月光下鸣叫的声音,这声音似乎是在欢迎即将升起的地平线下的明月。接下来“愁思立寒蒲”则是诗人心中所感,可能是在秋冬季节,对着寒冷的水面生出了些许忧愁之情。
第三、四句“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这里通过对鹤的形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赏。鹤以其优雅的姿态和洁白如雪的羽毛,呈现在诗人的视野中。而“丹顶”则是指鹤头上的红点,“西施颊”则形容鹤嘴的细长,“霜毛四皓须”则是对鹤身上覆盖着薄霜所形成的白色羽毛做了生动的描绘。
接下来的两句“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通过对鹤活动状态的描述,以及与白鹭(即鹭)的比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特性的观察。“碧云行止躁”可能是指鹤在蓝天白云间飞翔时的姿态,而“白鹭性灵粗”则是通过对比来突出鹤的高雅与白鹭相比之下的笨拙。
最后两句“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表达了诗人一整天都在河岸边独自徘徊,没有伙伴陪伴,只有水中的倒影作为他的朋友。这不仅描绘出诗人的孤寂情怀,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个人对于世态的感慨。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精美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独自徘徊时所体验到的孤独与忧愁,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和世界深层次情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