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中宴坐不妄出,堂外青春去如失。
小园十步绿如云,一时桃李事已毕。
犹有荼蘼数朵在,未觉尘沙污玉质。
金沙格俗终可怜,腻白娇红如欲滴。
老夫睡起听山禽,竹间林外纷嘲啧。
笋生渐惬子猷愿,梅熟未邀朱老吃。
翻书只作随睡具,倾壶屡进忘忧物。
今春风雨稍依节,上田麦穗过数尺。
但知洗眼看世涂,莫厌终身守蓬荜。
堂中宴坐不妄出,堂外青春去如失。
小园十步绿如云,一时桃李事已毕。
犹有荼蘼数朵在,未觉尘沙污玉质。
金沙格俗终可怜,腻白娇红如欲滴。
老夫睡起听山禽,竹间林外纷嘲啧。
笋生渐惬子猷愿,梅熟未邀朱老吃。
翻书只作随睡具,倾壶屡进忘忧物。
今春风雨稍依节,上田麦穗过数尺。
但知洗眼看世涂,莫厌终身守蓬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家中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比内外空间,表达了对青春易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自己超脱尘俗、享受简单生活乐趣的心境。
“堂中宴坐不妄出,堂外青春去如失”两句设定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对比。堂中是安逸和平静的象征,而堂外则是变化无常、年华易逝的现实。
“小园十步绿如云,一时桃李事已毕”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空间环境,一个小巧精致的园林,其中花开花落,诗人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
接下来的几句:“犹有荼蘼数朵在,未觉尘沙污玉质。金沙格俗终可怜,腻白娇红如欲滴”表达了诗人对于尚存的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世间俗物的同情。
“老夫睡起听山禽,竹间林外纷嘲啧。笋生渐惬子猷愿,梅熟未邀朱老吃”则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对于生活简单乐趣的期待和满足。
“翻书只作随睡具,倾壶屡进忘忧物。 今春风雨稍依节,上田麦穗过数尺”这些句子传达出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他不追求奢华,只愿用简单的方式享受生活。
最后,“但知洗眼看世涂,莫厌终身守蓬荜”则是诗人对于如何面对世界和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一种提醒。这里的“洗眼”,意味着清醒地观察这个世界,而不是被表象迷惑;“莫厌终身守蓬荜”,则表达了不要一生都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不要害怕接触外部世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俗、享受简单生活乐趣的心境,以及他对于如何面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的一种态度。
风云喜际会,雷雨遂流滋。
荐币虚陈礼,动天实精思。
渐侵九夏节,复在三春时。
霢霂垂朱阙,飘飖入绿墀。
郊坰既沾足,黍稷有丰期。
百辟同康乐,万方伫雍熙。
种花有颜色,异色即为妖。
养鸟恶羽翮,剪翮不待高。
非无剪伤者,物性难自逃。
百足虽捷捷,商羊亦翘翘。
伊余狷然质,谬入多士朝。
任气有愎戆,容身寡朋曹。
愚狂偶似直,静僻非敢骄。
一为毫发忤,十载山川遥。
烁铁不在火,割肌不在刀。
险心露山岳,流语翻波涛。
六尺安敢主,方寸自由调。
神剑土不蚀,异布火不燋。
虽无二物姿,庶欲效一毫。
未能深蹙蹙,多谢相劳劳。
去去我移马,迟迟君过桥。
云势正横壑,江流初满槽。
持此慰远道,此之为旧交。
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
老嗟去日光阴促,病觉今年昼夜长。
顾我亲情皆远道,念君兄弟欲他乡。
红旗满眼襄州路,此别泪流千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