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香澹澹出花枝,清夜窗纱坐起迟。
最爱月明愁见月,月痕犹喜侍儿知。
晚香澹澹出花枝,清夜窗纱坐起迟。
最爱月明愁见月,月痕犹喜侍儿知。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微所作,名为《问侍儿月上花梢几许》。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夜晚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月光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晚香澹澹出花枝”,以“晚香”点明时间,暗示了傍晚时分,花香渐淡,却依然弥漫在空气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清夜窗纱坐起迟”,描述了诗人于深夜倚窗而坐的情景,窗外的夜色清冷,窗纱轻拂,透露出一种孤寂与深思的情绪。
“最爱月明愁见月”,这一句转折,表达出诗人对月光的复杂情感。月光虽美,却也勾起了诗人的愁绪,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画面更加丰富,也更具有深度。最后,“月痕犹喜侍儿知”,诗人将月光拟人化,说它喜欢被侍女理解,这不仅增加了诗意的趣味性,也表达了诗人渴望被理解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以及内心的微妙变化,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是明代文人诗风的典型体现。
草木正蕃庑,孰知天地秋。
况兹宿雨馀,景气益和柔。
消摇愧簪绂,梦想怀林丘。
兹志久未果,素发今已稠。
仰视白日光,浩荡浮云流。
安得黄鹤羽,陵风千里游。
画精禅室冷,方暑久徘徊。
不尽林端雪,长青石上苔。
心闲对岩岫,目净失尘埃。
坐久清风至,疑从翠涧来。
项王初破函关兵,气压山河风火明。
旌旗金鼓四十万,夜泊鸿门期晓战。
关东席卷五诸侯,沛公君臣相视愁。
幸因项伯谢前过,进谒不敢须臾留。
椎牛高会召诸将,宝剑泠泠舞席上。
咸阳灰烬义帝迁,分裂九州如指掌。
功高意满思东归,韩生受诛不复疑。
区区蜀汉迁谪地,纵使倒戈何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