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正蕃庑,孰知天地秋。
况兹宿雨馀,景气益和柔。
消摇愧簪绂,梦想怀林丘。
兹志久未果,素发今已稠。
仰视白日光,浩荡浮云流。
安得黄鹤羽,陵风千里游。
草木正蕃庑,孰知天地秋。
况兹宿雨馀,景气益和柔。
消摇愧簪绂,梦想怀林丘。
兹志久未果,素发今已稠。
仰视白日光,浩荡浮云流。
安得黄鹤羽,陵风千里游。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图画,开篇即以“草木正蕃庑”刻画出万物繁茂之景,同时通过“孰知天地秋”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感慨和无限遐想。接着,“况兹宿雨馀,景气益和柔”则描绘了一场及时雨后,大地回春、景色更加温婉的画面。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秋天的丰富多彩,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宁静。
“消摇愧簪绂,梦想怀林丘”中的“消摇”可能指的是秋风轻拂,或许是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起伏。这里的“簪绂”则可解作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追思,而“梦想怀林丘”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山林之地的向往。
至于“兹志久未果,素发今已稠”,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某些愿望或理想长时间无法实现而感慨。同时,“素发今已稠”可能暗示着诗人的年华已增长,头发也渐渐转白,这不禁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悲凉。
“仰视白日光,浩荡浮云流”则是诗人抬头望向晴朗的秋日阳光,以及那不断变化、飘逸而去的云朵。这些自然景象似乎给了诗人灵感,也让他的心境得以开阔。
最后,“安得黄鹤羽,陵风千里游”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飞翔的愿望。“黄鹤羽”常用来比喻仙人的羽衣,这里的“陵风”意指乘着秋天的微风,而“千里游”则展现了诗人心中的远大志向和对自然之美无限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