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忆家山即涕零,定须归老旧云扃。
银河水到人间浊,丹桂枝垂月里馨。
霜雪不飞无翠竹,鲸鲵犹在有青萍。
三千九万平生事,却恨南华说北溟。
每忆家山即涕零,定须归老旧云扃。
银河水到人间浊,丹桂枝垂月里馨。
霜雪不飞无翠竹,鲸鲵犹在有青萍。
三千九万平生事,却恨南华说北溟。
这首诗是一位唐代诗人黄滔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命中种种经历的感慨。
"每忆家山即涕零,定须归老旧云扃。" 这两句表明诗人每当想起家乡的山峦时,就忍不住泪流满面,心中早已决定要回到故乡,在那片熟悉的云雾中安度晚年。
接下来的 "银河水到人间浊,丹桂枝垂月里馨。" 描述了一个梦幻般的夜景:银河(即银河星系)在人间看来变得混浊不清,而桂花的香气在明亮的月光下更加芬芳。这两句通过对比,既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感体验。
"霜雪不飞无翠竹,鲸鲵犹在有青萍。"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家乡自然景观的追忆,尽管没有了冬日的霜雪和翠绿的竹子,但依然可以在那里找到鲸鱼(传说中的大鱼)和青萍(水生植物),这些都是诗人记忆中家乡独有的标志。
最后 "三千九万平生事,却恨南华说北溟。" 表达了诗人对一生经历的感慨,以及对无法实现的愿望的遗憾。这里的“三千九万”是形容经历的事情非常之多,而“南华说北溟”则是一种比喻,指的是无法将南方华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起来,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对国家统一或文化交流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基础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南谯古山郡,信是高人居。
自叹乏弘量,终朝亲簿书。
于时忽命驾,秋野正萧疏。
积逋诚待责,寻山亦有馀。
测测石泉冷,暧暧烟谷虚。
中有释门子,种果结茅庐。
出身厌名利,遇境即踌躇。
守直虽多忤,视险方晏如。
况将尘埃外,襟抱从此舒。
半年江上怆离襟,把得新诗喜又吟。
多病似逢秦氏药,久贫如得顾家金。
云烟但有穿杨志,尘土多无作吏心。
何况别来词转丽,不愁明代少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