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百年何可为,正应静处得忘机。
心猿不动无馀境,照见人间是与非。
扰扰百年何可为,正应静处得忘机。
心猿不动无馀境,照见人间是与非。
这首诗《静照庵》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扰扰百年何可为”,以“扰扰”形容人生的忙碌和纷扰,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这种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反思。
接着,“正应静处得忘机”一句,点明了诗人对于“静”的推崇。在喧嚣的世界中,唯有静下心来,才能摆脱世俗的烦恼,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这里的“忘机”意味着忘却机巧、欲望和纷争,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后两句“心猿不动无馀境,照见人间是与非”,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认为,当内心不再被外界事物所牵动(“心猿不动”),便能超越物质世界,洞察到更深层次的真理。这不仅是对个人内心的修炼,也是对世间是非善恶的一种超脱理解。通过内心的平静,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审视周围的世界,分辨出真正的价值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静”的强调,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中,这种思想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成长。
六龙齐轸御朝曦,双鹢维舟下绿池。
飞观仰看云外耸,浮桥直见海中移。
灵泉巧凿天孙渚,孝笋能抽帝女枝。
幸愿一生同草树,年年岁岁乐于斯。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
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乐天乐天,来与汝言。汝宜拳拳,终身行焉。
物有万类,锢人如锁。事有万感,爇人如火。
万类遰来,锁汝形骸。使汝未老,形枯如柴。
万感遰至,火汝心怀。使汝未死,心化为灰。
乐天乐天,可不大哀。
汝胡不惩往而念来,人生百岁七十稀,设使与汝七十期。
汝今年已四十四,却后二十六年能几时。
汝不思二十五六年来事,疾速倏忽如一寐。
往日来日皆瞥然,胡为自苦于其间。
乐天乐天,可不大哀。
而今而后,汝宜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
无浪喜,无妄忧。病则卧,死则休。
此中是汝家,此中是汝乡。
汝何舍此而去,自取其遑遑。
遑遑兮欲安往哉,乐天乐天归去来。
《自诲》【唐·白居易】乐天乐天,来与汝言。汝宜拳拳,终身行焉。物有万类,锢人如锁。事有万感,爇人如火。万类遰来,锁汝形骸。使汝未老,形枯如柴。万感遰至,火汝心怀。使汝未死,心化为灰。乐天乐天,可不大哀。汝胡不惩往而念来,人生百岁七十稀,设使与汝七十期。汝今年已四十四,却后二十六年能几时。汝不思二十五六年来事,疾速倏忽如一寐。往日来日皆瞥然,胡为自苦于其间。乐天乐天,可不大哀。而今而后,汝宜饥而食,渴而饮。昼而兴,夜而寝。无浪喜,无妄忧。病则卧,死则休。此中是汝家,此中是汝乡。汝何舍此而去,自取其遑遑。遑遑兮欲安往哉,乐天乐天归去来。
https://shici.929r.com/shici/qIGjq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