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口对浮罗。攀枝红映红波。女蛮春赛祝融多。
数声铜鼓相和。潮去潮来兰桨便。龙气时时惊见。
蚬?鱼篮朝散。斗歌风外难断。
祠口对浮罗。攀枝红映红波。女蛮春赛祝融多。
数声铜鼓相和。潮去潮来兰桨便。龙气时时惊见。
蚬?鱼篮朝散。斗歌风外难断。
这首《河渎神》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此词描绘了祠口与浮罗之间的景象,以及春日里人们在祝融之地进行的祭祀活动,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
词中以“祠口对浮罗。攀枝红映红波”开篇,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祠口与浮罗相对,枝头的花朵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之上,红绿交织,美不胜收。接着,“女蛮春赛祝融多。数声铜鼓相和”,点明了季节与地点,春日里,女蛮人聚集在祝融之地进行祭祀比赛,铜鼓的声音与自然界的声响相互应和,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和谐的氛围。
“潮去潮来兰桨便。龙气时时惊见”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祭祀活动中的场景。潮水的涨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兰桨的划动则代表着人们的行动与参与。同时,龙气的出现,既增添了神秘色彩,也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
最后,“蚬?鱼篮朝散。斗歌风外难断”描绘了祭祀活动结束后的情景。蚬?鱼篮代表了人们收获的成果,朝散则意味着人群逐渐散去。而斗歌之声,则在风中飘荡,难以断绝,象征着欢乐与喜悦的余韵悠长。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祭祀活动的盛况与民俗风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莫遣离愁相绊萦,九州之外尽愁城。
酒频挹注幽忧浣,诗苦冥搜太瘦生。
漠漠草茵飞蛱蝶,深深柳幄韵鹂鹒。
客怀未与成匆遽,三沐三熏慰此情。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
荷衣自放林壑,亦未弃银鱼。
留得东篱晚节,笑倒龙山秃帽,一醉插茱萸。
天下有大老,携手盍归乎。别头经,三昼梦,一编书。
向之麟者止矣,且看老溪图。
历遍后天既未,依约明朝三五,乾体适当符。
还以奉公寿,不是讲鹅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