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招游绝素书,林亭烟霭正萧疏。
张衡未老玄谋歇,蔡衍才亡党禁除。
庭露半沾虫网破,隙光斜逗燕巢虚。
可能尽举平生好,惟有驴呜送輤车。
秋色招游绝素书,林亭烟霭正萧疏。
张衡未老玄谋歇,蔡衍才亡党禁除。
庭露半沾虫网破,隙光斜逗燕巢虚。
可能尽举平生好,惟有驴呜送輤车。
这首明代诗人王跂的《挽于中甫比部》是一首挽歌,表达了对逝者于中甫的哀悼之情。首句“秋色招游绝素书”,以秋色渲染出一种寂寥的氛围,暗示了友人已离世,无法再共游书信往来的时光。“林亭烟霭正萧疏”进一步描绘了凄清的环境,林中亭台笼罩在稀疏的烟雾中,显得孤独而冷清。
接下来的两句,“张衡未老玄谋歇,蔡衍才亡党禁除”,通过引用张衡和蔡衍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暗指于中甫的才华横溢和政治生涯的结束,暗示了他的突然离世。“玄谋”代表深思熟虑的计策,“党禁”则可能指的是政治上的禁锢或失势。
“庭露半沾虫网破,隙光斜逗燕巢虚”描绘了庭院的细节,露水打湿了破败的蛛网,阳光透过缝隙照进空荡的燕巢,寓言了友人的离世使得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生机。“可能尽举平生好,惟有驴鸣送輤车”则是直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想象中只有驴鸣声伴随着灵柩车,凄凉而哀伤地送别亡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秋色、环境和细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借喻,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切哀悼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江上何所有,高低千万峰。
结庐覆以茅,取足聊自容。
绿树既蓊郁,清溪亦溶溶。
地僻重车马,猿鸟得相从。
日落沙际明,寒烟澹疏松。
苍茫云霞外,隐见青芙蓉。
悠然一舸还,好景时独逢。
归来山月出,古刹鸣昏钟。
延年歌发汉主惑,缘何倾城再倾国。
为言美人绝姿色,旷代不遇难再得。
瑶台金屋流春风,夫人绰约真天容。
等閒承恩媚一笑,六宫烁伏花颜红。
宠深体弱忽寝疾,不愿君王顾衰质。
儿将有托即瞑目,死别那知恨无极。
玉箫声断知何许,落日悲风愁万古。
一从香骨葬金城,芳草青连茂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