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安》
《长安》全文
清 / 顾炎武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东井应天文,西京自炎汉。

都城北斗崇,渭水银河贯。

千门旧宫掖,九市新廛闬。

云生百子池,风起飞廉观。

桥边拜单于,阙下俘可汗。

武将把雕戈,文人弄柔翰。

遗迹俱烟芜,名流亦星散。

愁闻赤眉入,再听渔阳乱。

论都念杜笃,去国悲王粲。

积雨乍开褰,凄其秋巳半。

惆怅远行人,单衣裁至骭。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长安》,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诗中描绘了长安城的历史变迁与繁华景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首联“东井应天文,西京自炎汉”以天象象征长安的历史地位,暗示长安作为西汉的首都,其历史地位如同东方的井宿对应天文学中的星座一般重要。接着“都城北斗崇,渭水银河贯”两句,以北斗七星和银河比喻长安的壮丽与辉煌,渭水则为长安的地理标志之一,进一步强化了长安的宏伟形象。

颔联“千门旧宫掖,九市新廛闬”描绘了长安城内宫殿与市场的繁荣景象,其中“千门”、“九市”分别指众多的宫殿和市场,展现了长安作为都城的繁华与富庶。接下来“云生百子池,风起飞廉观”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长安城内的宁静与和谐氛围,同时“百子池”和“飞廉观”也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底蕴。

颈联“桥边拜单于,阙下俘可汗”提到长安历史上曾接待过外族首领,如匈奴的单于和突厥的可汗,体现了长安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而“武将把雕戈,文人弄柔翰”则概括了长安城内既有武力的展示,也有文化活动的开展,展现了长安的多元文化与社会风貌。

尾联“遗迹俱烟芜,名流亦星散”表达了对长安历史遗迹逐渐消失的感慨,以及曾经在长安活跃的文化名人如今已星散各地的现实。最后“愁闻赤眉入,再听渔阳乱”引用历史事件,反映了对长安遭受战乱侵扰的忧虑。而“论都念杜笃,去国悲王粲”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杜笃和王粲都是因国事离散的文人,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长安》一诗通过对长安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长安作为古代都城的辉煌与繁华,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国家兴衰的深沉思考。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事件、人物情感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顾炎武

顾炎武
朝代:清   字:忠清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生辰:1613.7.15-1682.2.15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忠清、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猜你喜欢

送从叔岁荐北上

几度乘秋阅岁华,瑾瑜曾共惜微瑕。

腾蛟未破南溟浪,试马先看上苑花。

庾岭烟开迎客旆,粤江春暖泛仙槎。

青萍长价应千倍,紫气还瞻耀晚霞。

(0)

清凉台饯谢友可南还二首·其二

二仪方览胜,三伏已知秋。

舣棹将归客,开尊更并游。

凉飙生绿树,胜地即丹丘。

明发孤帆渺,遥看雁骛洲。

(0)

送刘左史游吴越

楚中有高士,意气实霞举。

薄宦不徇时,三仕未跻膴。

分符及盛年,地近庾山紫。

赫赫何所知,闷闷只循理。

王门再曳裾,去思尚孔迩。

行路转多艰,拂衣还故里。

十五男女儿,婚嫁俱毕矣。

行年八十馀,矫矫类仙侣。

鼓棹出汉江,五岳从兹始。

邯郸大道旁,别君逾二纪。

念我本同声,访我金陵市。

促膝靡所谈,雅尚仍图史。

筋力不自劳,驱车又复起。

吴越美遨游,选胜犹未已。

(0)

两头纤纤

两头纤纤波上纹,半黑半白雨中云。

腷腷膊膊柝初闻,磊磊落落酒微醺。

(0)

古平原集

赵家侠骨久成灰,白日黄云黯不开。

何事蚩蚩纷抱布,明朝有吏石壕来。

(0)

自濉阳至桃山道中四咏用霖寰李公大司马韵·其二闵子祠

苍烟如织日初西,寂寞荒祠野草萋。

可是芦衣长履雪,数椽閒傍冷云栖。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