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井应天文,西京自炎汉。
都城北斗崇,渭水银河贯。
千门旧宫掖,九市新廛闬。
云生百子池,风起飞廉观。
桥边拜单于,阙下俘可汗。
武将把雕戈,文人弄柔翰。
遗迹俱烟芜,名流亦星散。
愁闻赤眉入,再听渔阳乱。
论都念杜笃,去国悲王粲。
积雨乍开褰,凄其秋巳半。
惆怅远行人,单衣裁至骭。
东井应天文,西京自炎汉。
都城北斗崇,渭水银河贯。
千门旧宫掖,九市新廛闬。
云生百子池,风起飞廉观。
桥边拜单于,阙下俘可汗。
武将把雕戈,文人弄柔翰。
遗迹俱烟芜,名流亦星散。
愁闻赤眉入,再听渔阳乱。
论都念杜笃,去国悲王粲。
积雨乍开褰,凄其秋巳半。
惆怅远行人,单衣裁至骭。
这首诗名为《长安》,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诗中描绘了长安城的历史变迁与繁华景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首联“东井应天文,西京自炎汉”以天象象征长安的历史地位,暗示长安作为西汉的首都,其历史地位如同东方的井宿对应天文学中的星座一般重要。接着“都城北斗崇,渭水银河贯”两句,以北斗七星和银河比喻长安的壮丽与辉煌,渭水则为长安的地理标志之一,进一步强化了长安的宏伟形象。
颔联“千门旧宫掖,九市新廛闬”描绘了长安城内宫殿与市场的繁荣景象,其中“千门”、“九市”分别指众多的宫殿和市场,展现了长安作为都城的繁华与富庶。接下来“云生百子池,风起飞廉观”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营造出长安城内的宁静与和谐氛围,同时“百子池”和“飞廉观”也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底蕴。
颈联“桥边拜单于,阙下俘可汗”提到长安历史上曾接待过外族首领,如匈奴的单于和突厥的可汗,体现了长安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而“武将把雕戈,文人弄柔翰”则概括了长安城内既有武力的展示,也有文化活动的开展,展现了长安的多元文化与社会风貌。
尾联“遗迹俱烟芜,名流亦星散”表达了对长安历史遗迹逐渐消失的感慨,以及曾经在长安活跃的文化名人如今已星散各地的现实。最后“愁闻赤眉入,再听渔阳乱”引用历史事件,反映了对长安遭受战乱侵扰的忧虑。而“论都念杜笃,去国悲王粲”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杜笃和王粲都是因国事离散的文人,诗人借此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长安》一诗通过对长安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长安作为古代都城的辉煌与繁华,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国家兴衰的深沉思考。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事件、人物情感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楚中有高士,意气实霞举。
薄宦不徇时,三仕未跻膴。
分符及盛年,地近庾山紫。
赫赫何所知,闷闷只循理。
王门再曳裾,去思尚孔迩。
行路转多艰,拂衣还故里。
十五男女儿,婚嫁俱毕矣。
行年八十馀,矫矫类仙侣。
鼓棹出汉江,五岳从兹始。
邯郸大道旁,别君逾二纪。
念我本同声,访我金陵市。
促膝靡所谈,雅尚仍图史。
筋力不自劳,驱车又复起。
吴越美遨游,选胜犹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