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露彩方泛艳,月华始徘徊。
宝书为君掩,瑶琴讵能开。
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
膏炉绝沈燎,绮席生浮埃。
桂水日千里,因之平生怀。
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
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露彩方泛艳,月华始徘徊。
宝书为君掩,瑶琴讵能开。
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
膏炉绝沈燎,绮席生浮埃。
桂水日千里,因之平生怀。
这首诗是江淹在南北朝时期创作的《杂体诗三十首》中的最后一首,标题为“休上人怨别”。诗中充满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愁。
首句“西北秋风至”描绘出季节变换和自然景象的背景,表达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情感。接下来的“楚客心悠哉”则点明了诗人作为一位远方来客的心境,内心充满了迷茫与无尽的思绪。
在“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中,诗人通过日暮时分天边聚集的蓝色云朵,以及对于未能相见的佳人的深情表达了对远方所思者的渴望和期盼。
随后的两句“露彩方泛艳,月华始徘徊”则描绘出夜幕降临时,露珠在月光下闪耀,而月亮似乎也在空中游移不定,这种景象更增添了诗人的孤寂与思念。
接下来,“宝书为君掩,瑶琴讵能开”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艺术的渴望,但这些都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因为它们不能代替他所思念之人的存在。
“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巫山神女与大舜的爱情故事,强化了诗人对远方佳人深沉的相思之情,以及内心的无尽哀愁。
在“膏炉绝沈燎,绮席生浮埃”中,诗人通过熄灭的香炉和覆盖着薄尘的华丽织物来象征性的表达了自己的生活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与活力。
最后,“桂水日千里,因之平生怀”则是对故乡河流——桂水的遥远眺望,以及诗人一生的情感寄托。在这里,桂水成为了连接过去和现在、现实和理想的象征,而“因之平生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段记忆和情感的一生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知识、艺术和爱情的追求与渴望,深刻地表达了一种孤独漂泊者的心境。这种心境中包含着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无尽怀念,以及对于生活失去光彩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