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归秋思急,风雨转凄凄。
湿气沉烟火,潢流断路溪。
郊原浑欲晦,乡国望逾迷。
错报黄昏候,隔林闻午鸡。
催归秋思急,风雨转凄凄。
湿气沉烟火,潢流断路溪。
郊原浑欲晦,乡国望逾迷。
错报黄昏候,隔林闻午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滕县遭遇秋雨时的内心感受与所见景象。首句“催归秋思急”直接点明了季节与情感基调,秋天的思绪在风雨中更加急切,仿佛大自然也在催促着诗人归家。接着,“风雨转凄凄”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冷与哀愁,风雨交加,使得气氛更加悲凉。
“湿气沉烟火,潢流断路溪。”这两句细致地描绘了雨后湿气弥漫,连炊烟都显得沉重,小溪因雨水而涨满,道路被切断,形象地展现了暴雨后的景象。湿气不仅让烟火沉滞,也阻断了道路,增加了行人的不便与困扰。
“郊原浑欲晦,乡国望逾迷。”诗人站在郊外,眼前的景色似乎要被浓雾遮蔽,故乡的方向变得愈发迷茫。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归途的迷茫。
最后,“错报黄昏候,隔林闻午鸡。”黄昏本应是归家的时刻,但诗人却听到了午时的鸡鸣,时间的错乱与现实的矛盾,更加强化了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感。鸡鸣声在树林间回荡,却无法带来温暖与慰藉,反而加深了对家的渴望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风雨与内心情感交织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典型的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佳作。
南方久不雨,旱气日益酷。
起视夜何其,星斗灿满目。
朝云蔼空濛,暮雨思霢霂。
雷师方鞭车,风伯忽舞纛。
百神各颠倒,谁为调玉烛。
两宫方蒙尘,百执被驱逐。
万里沙漠行,长征犯三伏。
悬知臣子心,北望眢两目。
愿兴肤寸云,朝隮暮渗漉。
天公倘悔祸,何止望一熟。
皇舆既言归,壤地亦旋复。
谁当挽天河,下洗忧愤辱。
苏侯家四壁,每饭歌权舆。
庾郎鲑菜盘,三韭罗春蔬。
饥鼠窜旁舍,不复劳驱除。
何为走老黥,贯鱼乞狸奴。
颇知红锦囊,万卷家多书。
我时醉着帽,过子城南居。
手擎乌丝栏,棐几自卷舒。
寒具久不设,趸尾亦足娱。
犹恐遭咬齧,备豫须不虞。
狸奴当努力,鼠辈勤诛锄。
无为幸一饱,高卧依寒垆。
养痾慕夷旷,避俗蒙讥诃。
用兹结神交,长年与婆娑。
脩篁不见天,万玉方森罗。
隐几张净琴,共鼓南风歌。
人生要行乐,取乐不必多。
傥无一笑适,奈此风月何。
砻石磨砖作新垒,角楼亭亭四边起。
谁家一曲长短歌,长安贵人葬蒿里。
东方作矣事若何,口珠腰带黄金多。
墓门重闭子孙泣,树上纸钱空满柯。
君不见胡骑南来相州路,仓皇尚觅韩王墓。
解鞍下马拜墓前,更遣羌兵作调护。
凭谁试问尔何为,定恐当年识吾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