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悯雨叹》
《悯雨叹》全文
宋 / 周紫芝   形式: 古风

南方久不雨,旱气日益酷。

起视夜何其,星斗灿满目。

朝云蔼空濛,暮雨思霢霂。

雷师方鞭车,风伯忽舞纛。

百神各颠倒,谁为调玉烛。

两宫方蒙尘,百执被驱逐。

万里沙漠行,长征犯三伏。

悬知臣子心,北望眢两目。

愿兴肤寸云,朝隮暮渗漉。

天公倘悔祸,何止望一熟。

皇舆既言归,壤地亦旋复。

谁当挽天河,下洗忧愤辱。

(0)
鉴赏

此诗《悯雨叹》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描绘了南方久旱不雨的严峻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民情与政治动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风雨变化,以及人们对于雨水的深切渴望。

首句“南方久不雨,旱气日益酷。”开篇即点明主题,描述了长时间的干旱导致旱气愈发严重的情景。接着,“起视夜何其,星斗灿满目。”通过夜晚的景象,暗示了旱情的严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朝云蔼空濛,暮雨思霢霂。”描述了云雾弥漫的早晨和期待已久的细雨降临的傍晚,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期盼。接下来,“雷师方鞭车,风伯忽舞纛。”则以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描绘了雷电和风的活动,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动态。

“百神各颠倒,谁为调玉烛。”一句借神话中的百神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秩序混乱的担忧,同时也隐含了对人间治理的反思。随后,“两宫方蒙尘,百执被驱逐。”揭示了旱灾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两宫象征权力中心,百执代表官员,他们的遭遇反映了民众生活的困苦。

“万里沙漠行,长征犯三伏。”描述了远征的艰辛与炎热,暗喻了人民为了生存而进行的艰苦斗争。“悬知臣子心,北望眢两目。”表达了臣民对朝廷的忠诚与忧虑,他们的心思北向,关注着国家的命运。

“愿兴肤寸云,朝隮暮渗漉。”表达了诗人对于雨水的强烈愿望,希望天空能降下微小的云滴,滋润大地。“天公倘悔祸,何止望一熟。”表达了对上天的祈求,希望它能改变灾难,不仅仅是为了农作物的丰收。

最后,“皇舆既言归,壤地亦旋复。”预示了旱灾之后,国家将恢复安定,大地重获生机。“谁当挽天河,下洗忧愤辱。”表达了诗人对于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强烈愿望,希望有人能像引天河一样,为国家带来解救。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民的苦难,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周紫芝

周紫芝
朝代:宋   字:少隐   号:竹坡居士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生辰:1082-1155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
猜你喜欢

华亭百咏·陆瑁养鱼池

谁得陶朱术,修池一水宽。
皇恩浃鱼鳖,不复敢垂竿。

(0)

华亭百咏·小隐园

妆点林泉趣,销除市井心。
平生跧伏计,到此意偏深。

(0)

华亭百咏·小湖

猎猎风蒲外,渊渊明月秋。
诗翁浮短艇,弭棹看浮鯈。

(0)

华亭百咏·泳波亭

吕梁观已远,沂水浴应难。
却倚亭前柳,时时照影寒。

(0)

华亭百咏·东堂

厅左清閒处,金猊罩宝香。
令君今学道,来此吸朝阳。

(0)

华亭百咏·顾府君宅

萧萧兰若地,知是府君居。
祠事今谁奉,吾来一叹吁。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