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曾记汉相如,洛下才名尽自馀。
尺素每凭南乡雁,寸波难育北溟鱼。
勋庸漫尔昭三史,事业端知在七书。
想得山斋春雨后,一帘花雨昼疏疏。
昔年曾记汉相如,洛下才名尽自馀。
尺素每凭南乡雁,寸波难育北溟鱼。
勋庸漫尔昭三史,事业端知在七书。
想得山斋春雨后,一帘花雨昼疏疏。
这首元代张仲深的诗《酬蒋尚之见寄韵二首(其二)》以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才华的自信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昔年曾记汉相如”暗示了诗人对才情的仰慕,接着“洛下才名尽自馀”表明自己也有过人才华,不逊于古人。
“尺素每凭南乡雁”运用典故,借南飞的大雁寄托书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通信频繁,体现了他们深厚的情谊。“寸波难育北溟鱼”则以大海比喻广阔的胸怀和难以满足的志向,暗示自己的抱负远大。
“勋庸漫尔昭三史”表达了诗人对于功业的淡泊态度,认为真正的成就不在史书记载,而在个人的实践和著作中。“事业端知在七书”中的“七书”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意味着诗人的事业和学问在于内在的修养和传播。
最后一句“想得山斋春雨后,一帘花雨昼疏疏”,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想象友人在春雨后的山斋中读书赏花,生活闲适,暗含对友人生活的祝福和对友情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巧妙,展现了诗人自信的文人风范和对友情的珍重。
我心祇是忆天台,欲去无从首重回。
若得此时追五柳,绝胜他日面三槐。
年年白发催人老,夜夜青山入梦来。
纵有万钟非我事,何如且覆掌中杯。
去年阳春二月中,守令出郊亲劝农。
红云一道拥归骑,村村镂榜粘春风。
行行蛇蚓字相续,野农不识何由读。
唯闻是年秋,粒颗民不收。
上堂对妻子,炊多籴少饥。
号啾下堂见官吏,税多输少喧征求。
呼官视田吏视釜,官去掉头吏不顾。
内煎外迫两无计,更以饥躯受笞箠。
古来丘垄几多人,此日孱生岂难弃。
今年二月春,重见劝农文。
我勤自钟惰自釜,何用官司劝我氓。
农亦不必劝,文亦不必述。
但愿官民通有无,莫令租吏打门叫呼疾。
或言州家一年三百六十日,念及我农惟此日。
旧国起归兴,三江一棹轻。
夜吟逢月白,晓渡趁潮平。
楚岸云藏寺,吴宫水绕城。
羡师尘外去,何日濯吾缨。
天上雄鸡啼一声,人间万鸡相应鸣。
美人红酣尚未醒,锁掣金匙鹦鹉惊。
鹦鹉从来巧言语,声聒锦帏残梦起。
猛揎罗袖窝绿云,步逼妆台趁梳洗。
玉奁脱覆光烁人,洞房环曲惊晓春。
不是清空月飞入,如何中有姮娥身。
轩辕百鍊今湮灭,扬州青铜却奇绝。
人非照镜镜照人,镜亦分明为人说。
媸妍一镜固两般,狐妇怀奸心胆寒。
闺中少女色庄丽,眉颊不妨终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