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阳武王安之寄石榴》
《阳武王安之寄石榴》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安榴若拳石,中蕴丹砂粒。

割之珠落盘,不待蛟人泣。

旧友大河滨,作宰实畿邑。

严霜百果熟,为赠忽我及。

始时童稚娇,争取猴猿集。

老夫所食微,何假更收拾。

聊答君意勤,作诗恨短涩。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ángwángānzhīshíliú
sòng / méiyáochén

ānliúruòquánshízhōngyùndānshā

zhīzhūluòpándàijiāorén

jiùyǒubīnzuòzǎishí

yánshuāngbǎiguǒshúwèizèng

shǐshítóngzhìjiāozhēnghóuyuán

lǎosuǒshíwēijiǎgèngshōushí

liáojūnqínzuòshīhènduǎn

翻译
石榴如拳头般大小的石头,内部藏着红色的砂粒。
一旦切开,就像珍珠滚落盘中,无需蛟人悲泣来求取。
老朋友在大河边任职,管理着真实的都市区域。
严寒的霜冻使各种果实成熟,突然间赠予了我。
当初还是年幼无知的孩子,会争抢猴子和猿猴的聚集。
我吃的不多,无需再额外收集。
姑且以此回应你的殷勤之意,遗憾的是我的诗篇简短而生涩。
注释
拳石:形容石榴大小像拳头。
丹砂粒:指石榴中的种子,可能象征着内在的精华。
蛟人:古代神话中的水怪,这里比喻珍贵的人或物。
大河滨:河边的大地方,可能指友人的任职地。
畿邑:古代指京城附近的地区,此处指友人的管辖区域。
严霜:寒冷的霜冻,象征丰收季节的到来。
忽我及:突然降临到我这里,表达惊喜之情。
童稚:幼小的孩子。
娇:可爱。
猴猿集:猴子和猿猴,比喻孩子的好奇和活泼。
老夫:诗人自谦,指自己。
微:少, 不多。
更收拾:再额外收集。
聊:姑且, 简单。
君意勤:你的深情厚意。
短涩:诗篇简短且不够流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阳武王安之寄石榴》。诗中,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石榴的形象,将其比喻为拳头大小的石头,内部却藏着如丹砂般的种子,切开后犹如珍珠般滚落,展现了石榴的饱满和诱人。诗人借此感谢朋友王安之从大河边寄来的石榴,这在严霜季节里显得尤为珍贵。

诗人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对石榴的喜爱,连猴子都来争夺,而如今虽然年老,但仍能感受到这份友情的馈赠,深感欣慰。他以朴素的语言表达,说自己无需再精心挑选,因为朋友的心意已足够。最后,诗人以略显简短而真挚的诗句回应朋友的深情厚意,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题华林书院

旌阳旧山曲,书室构山前。

景物尘埃外,轩窗树石边。

宁惟集儒业,兼恐混神仙。

百行家门最,宜当世有贤。

(0)

紫金翅

紫头青项翅如金,腿脚兼黄肉带蜜。

必须生有紫黑钳,咬杀秋虫人失色。

(0)

芍药·其二

温温玉立绿阴中,不犯芳菲逐万红。

折尽长淮多暇日,簪联四座足春风。

应如庆历梅花瑞,况有昌黎属句工。

问得君王乞身去,移根栽傍曲栏东。

(0)

论蚱蜢形

头大肩尖腿脚长,秀钉模样最难当。

侧生身分高而厚,斗到秋深赢满场。

(0)

论枣核形

身如枣核两头尖,左右观来是块砖。

往来千遍无辞口,一秋咬败万千千。

(0)

含清亭

累石为层峰,而以水环之。

所贵超俗累,潇洒含幽姿。

却虞穷腊中,四顾阴云垂。

飞霙冷彻骨,智巧无所施。

督彼执役者,努力无迟迟。

果然霰先集,六出争效奇。

缤纷一昼夜,剪刻非人为。

丰登自此兆,疫疠宁复滋。

明朝便晴朗,工作无愆期。

二事古难全,今也都不亏。

天公念下土,所欲皆相随。

我山既嵚岑,我沼仍涟漪。

频游不知倦,清坐堪忘饥。

追怀舞雩风,童冠俱怡怡。

岂徒耳目玩,要是无瑕疵。

此乐未易得,天意扶吾衰。

宿恙不再作,康宁当自兹。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