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春光眼界明,半窗斜日醉魂醒。
有时梦入庐山去,瀑布声中拄杖行。
万里春光眼界明,半窗斜日醉魂醒。
有时梦入庐山去,瀑布声中拄杖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心旷神怡的境界。"万里春光眼界明"表达了诗人对广阔春色有着清晰而深刻的感受,春天的景致在眼前铺开,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半窗斜日醉魂醒"则透露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阳光从窗棂间洒落,照耀着诗人沉醉而又清醒的心灵。
"有时梦入庐山去"表明诗人的心灵偶尔会飞翔到遥远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庐山。庐山以其秀丽的景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著称,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而"瀑布声中拄杖行"则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漫步于庐山之巅,手持拐杖,与那如雷鸣的瀑布共舞,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春光、斜日、梦境和瀑布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风流天下真难似,惜向篱边砌下栽。
依旧风情三月在,斩新花叶四时开。
莫嫌绿刺伤人手,自有妍姿劝客杯。
不拟折来轻落去,坐看颜色总尘埃。
狂夫无计奈狂何,何况登临逸兴多。
千叠雪山连滴博,一支春水入摩诃。
吟馀骑省霜侵鬓,钓罢玄真雨满蓑。
逐虏榆关期尚远,不妨随处得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