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万顷元才子,方外孤标贺季真。
鉴水萦回三百里,风流何止两唐人。
胸中万顷元才子,方外孤标贺季真。
鉴水萦回三百里,风流何止两唐人。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题为《鉴湖》,通过对“胸中万顷元才子”和“方外孤标贺季真”的描绘,展现了对鉴湖及其历史人物的赞美之情。首句“胸中万顷元才子”,以“万顷”形容胸襟之广阔,将鉴湖的浩瀚与诗人的才华巧妙结合,暗示了鉴湖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也是孕育文人墨客灵感的源泉。次句“方外孤标贺季真”,通过引用贺知章(字季真)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鉴湖作为一方净土,不仅滋养了自然之美,也孕育了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如同贺知章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一般。
后两句“鉴水萦回三百里,风流何止两唐人”,则直接描绘了鉴湖的地理特征——其水道蜿蜒曲折,长达三百里,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寓意着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这里的“风流何止两唐人”,既是对鉴湖历史文化的肯定,也是对鉴湖所承载的文化精神的高度赞扬,意指鉴湖的魅力不仅限于唐代文人的风采,而是跨越时空,影响了无数后来者,成为了一种永恒的文化风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鉴湖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的描绘,表达了对鉴湖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精神的深深敬仰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