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云昼埋山,白雨夜溢渠。
虚堂闪风灯,独处谁与娱。
吾生过六十,鬓发日夜疏。
出当饮美酒,归当读奇书。
可怜两不遂,兀兀如枯株。
明复对胥吏,孤愤何由摅。
苍云昼埋山,白雨夜溢渠。
虚堂闪风灯,独处谁与娱。
吾生过六十,鬓发日夜疏。
出当饮美酒,归当读奇书。
可怜两不遂,兀兀如枯株。
明复对胥吏,孤愤何由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夜中的孤独感受。首句“苍云昼埋山,白雨夜溢渠”以生动的自然景象开篇,白天乌云蔽日,山峦被遮掩,夜晚则大雨倾盆,雨水泛滥于渠道。接下来,“虚堂闪风灯”写出了诗人独居的环境,只有微弱的灯光在风中摇曳,显得格外冷清。
“独处谁与娱”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无人陪伴,无从寻欢。诗人感慨自己年事已高,“吾生过六十,鬓发日夜疏”,岁月无情,白发日增。他期待着出门时能畅饮美酒,回家后能阅读奇书,然而这两件平日里的乐趣如今都难以实现,只能成为遗憾。
“可怜两不遂,兀兀如枯株”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失落感,诗人形容自己像枯木般孤独无生气。最后两句“明复对胥吏,孤愤何由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即使面对日常琐碎的胥吏事务,也无法抒发心中的孤愤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流露,展现了陆游晚年孤独无奈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人生欢乐的渴望和无法实现的哀愁。
冷逼疏帘,浑不似、今春寂寞。
风雨横,赏心欢事,总如云薄。
柳眼花须空点缀,莺情蝶思应萧索。
但绕庭、流水碧潺潺,车音邈。怀往事,孤素约。
酒未饮,愁先觉。甚中年滋味,共谁商略。
芳草易添闲客恨,垂杨难系行人脚。
谩几回、吟遍夕阳红,阑干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