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移苇》
《移苇》全文
宋 / 刘敞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萧萧江上苇,夏老丛已深。

悠悠文王死,常惧牛羊侵。

迁根横污池,慰我江湖心。

清风日夕过,白鹭时见临。

疏响拂琴瑟,绿华旷衣襟。

处卑节不改,习静情足钦。

炎晖已堪爱,秋景坐可寻。

愿及搆明堂,甘心辞故林。

(0)
鉴赏

这首诗《移苇》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描绘移种芦苇的过程与感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首句“萧萧江上苇”,以芦苇的萧瑟之声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了芦苇生长环境的辽阔与自然之美。接着,“夏老丛已深”一句,点明了芦苇生长的时间与环境特点,表现出其生命力的顽强和岁月的流转。

“悠悠文王死,常惧牛羊侵”两句,借古喻今,将芦苇的生长与历史人物文王的去世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珍惜与对破坏自然行为的担忧。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文王的去世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牛羊的侵扰则代表了对自然的破坏。

“迁根横污池,慰我江湖心”两句,诗人通过移种芦苇的动作,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芦苇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虽然环境有所改变,但其坚韧的生命力和对自然的适应性,让诗人感到心灵得到了慰藉。

接下来,“清风日夕过,白鹭时见临”描绘了一幅清风徐来、白鹭飞翔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疏响拂琴瑟,绿华旷衣襟”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体验。芦苇的轻柔摇曳仿佛在拂动琴瑟,绿叶的广阔与生机让诗人的胸怀得以开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

“处卑节不改,习静情足钦”两句,诗人通过芦苇即使处于低洼之地也保持节操不变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崇尚。

最后,“炎晖已堪爱,秋景坐可寻”两句,诗人对夏日的热烈与秋天的宁静都表示了喜爱,体现了他对自然四季变化的欣赏与接纳。

“愿及搆明堂,甘心辞故林”则是诗人的愿望与决心,希望能在建设美好的殿堂之时,愿意放弃熟悉的故林,展现出诗人对理想与责任的追求,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与投入。

综上所述,《移苇》一诗通过对芦苇生长过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理想与责任的独特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刘敞

刘敞
朝代:宋   字:原父   生辰:1019—1068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颂古十九首·其三

不是风幡不是心,衲僧徒自强锥针。

岩房雨过昏烟静,卧听凉风生竹林。

(0)

偈颂一百零一首·其三十七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拈青玉峡,向焦螟眼中。

撮大地来,如粟米粒。

会则事同一家,不会则知我受屈。

(0)

维摩居士赞

到处毁僧骂佛,知佗有官无官。

善现屡遭呵责,瞿昙也被热谩。

只有文殊不肯,吃气出来理问。

遮汉自知无理,当时口似磉盘。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六十九

虎穴魔宫阔步挨,犁耕拔舌待君来。

摩云鼻孔须胡口,闹里相逢鬼擘开。

不离刀山居马腹,便从炉炭入驴胎。

一句子,不须猜,延宾岂在预安排。

换手搥胸何处去,虾蟆头上戴青苔。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二十五

老胡诞生四月八,韶阳乱棒打不杀。

如今纵得十分全,顶门正眼依前瞎。

(0)

颂古四十八首·其二十九

风幡心动,一状领过。只知开口,不觉话堕。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