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色穿桥漷水斜,滕阳古堡压千家。
饥乌啄树争冰叶,病马眠槽避雪花。
上洛蒲桃双窨酒,下田管辖只轮车。
三更野柝群呼秣,更向南沙走北沙。
练色穿桥漷水斜,滕阳古堡压千家。
饥乌啄树争冰叶,病马眠槽避雪花。
上洛蒲桃双窨酒,下田管辖只轮车。
三更野柝群呼秣,更向南沙走北沙。
这首诗描绘了南沙河畔的自然风光与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动的生活气息。
首句“练色穿桥漷水斜”,以“练色”形容河水清澈如练,穿过桥梁,斜斜流淌,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接着,“滕阳古堡压千家”,古堡雄伟,俯瞰着周围众多的民居,展现出历史的厚重感与生活的安定。
“饥乌啄树争冰叶,病马眠槽避雪花”,这两句通过乌鸦争食冰叶、病马躲避雪花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冬日的寒冷与动物们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暗示了环境的恶劣。
“上洛蒲桃双窨酒,下田管辖只轮车”,上洛之地种植蒲桃,酿酒双瓮,下田则有管理田地的独轮车,这些细节描绘了农耕社会的生产活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
最后,“三更野柝群呼秣,更向南沙走北沙”,夜晚时分,野外的柝声响起,人们忙碌于喂养牲畜,同时还有人奔波于南沙与北沙之间,展现了夜晚的忙碌与生活的辛劳。
整首诗通过对南沙河畔自然景色和人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时期江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劳动人民辛勤生活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帘卷苍云,爱初翔凤尾,忽驾虬枝。
青青岁寒自保,越样清奇。
参天溜雨,带疏苔、密藓芳蕤。
天赋与,凌霜傲雪,臞然山泽风姿。
他年栋梁共许,记雪山巫峡,曾赋新诗。
庭前可人翠幄,葱茜烟霏。
高标劲节,有青松、绿竹心知。
来试倚,摩挲黛色,一尊相祝齐眉。
吾爱吾庐,甬水东南半村郭。
试倚楼极目,千山拱翠,舟横沙觜,江迷城脚。
水满蘋风作。阑干外、夕阳半落。
荒烟瞑、几点昏鸦,野色青芜自空廓。
浩叹飘蓬,春光几度,依依柳边泊。
念水行云宿,栖迟羁旅,鸥盟鹭伴,归来重约。
满室凝尘澹,无心处、宦情最薄。
何时遂、钓笠耕蓑,静观天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