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年学易计非疏,晚读人间种树书。
不向云霄羡鸿鹄,却来江海伴舂锄。
感君绿野成归计,令我青山思故居。
只恐奇谋未施设,折秦强赵要相如。
壮年学易计非疏,晚读人间种树书。
不向云霄羡鸿鹄,却来江海伴舂锄。
感君绿野成归计,令我青山思故居。
只恐奇谋未施设,折秦强赵要相如。
这首宋诗《和赵忠州归耕之赋》是陈文蔚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态度和对朋友归隐田园的赞赏。首句“壮年学易计非疏”,诗人年轻时研习《周易》,显示出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晚读人间种树书”则暗示了他对农事的兴趣和对人生阶段转变的理解。
“不向云霄羡鸿鹄”表达了诗人不追求高官厚禄,而是选择像鸿鹄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更愿意在江海间与农耕相伴,体现了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感君绿野成归计”是对友人归耕田园决定的感慨,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令我青山思故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最后两句“只恐奇谋未施设,折秦强赵要相如”,诗人担心自己未能施展才华,以“折秦强赵”的智慧去改变国家命运,只能像战国时期的名臣蔺相如一样,寓言式地表达出对未竟事业的遗憾和对自己能力的自省。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人生选择和对友人的赞赏,展现了宋代理想主义者对于仕途与隐逸、个人抱负与现实妥协的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