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里山中谪宦身,归来无路掌丝纶。
阶前不见朱衣吏,堂上空辞白发亲。
月入可堪茶作俸,雨多还怯桂为薪。
懒求郡印缘何事,曾忝西垣侍从臣。
六里山中谪宦身,归来无路掌丝纶。
阶前不见朱衣吏,堂上空辞白发亲。
月入可堪茶作俸,雨多还怯桂为薪。
懒求郡印缘何事,曾忝西垣侍从臣。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禹偁的《幕次闲吟》之四。全诗通过对六里山中一位退隐官员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涯的一种超脱与淡然。
“六里山中谪宦身”表达了诗人选择远离尘嚣,隐居山中的决心。“归来无路掌丝纶”则暗示了这位官员虽然有意回到世俗,但却找不到回归的路径,手中只有编织用的丝线。
“阶前不见朱衣吏,堂上空辞白发亲”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情景。朱衣吏通常指的是官员,而现在诗人家中的阶前再也看不到了昔日的官员来往,只有空洞无物的厅堂和年迈的亲人们。
“月入可堪茶作俸,雨多还怯桂为薪”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描写。在月光下,用简单的方式制作茶叶,而在雨水充沛时,连烧火取暖用的燃料也要选择适当的树枝。
“懒求郡印缘何事,曾忝西垣侍从臣”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日官场生活的一种淡漠。懒求郡印意味着不再追逐权力,而“曾忝西垣侍从臣”则回忆起过去作为侍卫的经历,既有自嘲,也带有一丝自豪。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和对官场往事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与超脱的深刻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