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称楚璧,姜相擅南金。
文物动千古,风流越在今。
洞犀箭砺镞,习羽鹰低林。
莫遣流光迈,负君头上簪。
陈良称楚璧,姜相擅南金。
文物动千古,风流越在今。
洞犀箭砺镞,习羽鹰低林。
莫遣流光迈,负君头上簪。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岳所作的《太平学舍八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学问与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首句“陈良称楚璧,姜相擅南金”以古代贤士陈良比作楚国的珍宝,姜相则比作南方的贵重之物,形象地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与推崇。接着,“文物动千古,风流越在今”两句,强调了文化与艺术对于历史的深远影响,并指出即便是在当今时代,这种影响依然存在,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
“洞犀箭砺镞,习羽鹰低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犀牛洞藏箭头,习练的箭矢如同低飞的鹰,既表现了军事训练的严谨与激烈,也隐喻了知识与技能的磨砺过程。最后,“莫遣流光迈,负君头上簪”提醒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逝,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如同佩戴在头上的簪子一样,时刻提醒着自己的身份与职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对学问、道德与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责任与使命的重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皇皇平原守,驷马出关东。
银印垂腰下,天书在箧中。
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
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
始余梁宋间,甘与麋鹿同。
散发对浮云,浩歌追钓翁。
如何顾疵贱,遂肯偕穷通。
耿介出宪司,慨然见群公。
赋诗感知己,独立争愚蒙。
金石谁不仰,波澜殊未穷。
微躯枉多价,朽木惭良工。
上将拓边西,薄才忝从戎。
岂论济代心,愿效匹夫雄。
骅骝满长皂,弱翮依彫笼。
行军动若飞,旋旆信严终。
屡陪投醪醉,窃贺铭山功。
虽无汗马劳,且熟沙塞空。
去去勿复道,所思积深衷。
一为天涯客,三见南飞鸿。
应念萧关外,飘飖随转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