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飘然任浪吹,雨蓑烟笠肯忘机。
只贪浊水张罗众,却笑清流把钓稀。
苇岸夜依明月宿,柴门晴棹白云归。
到头得丧终须达,谁道渔樵有是非。
一叶飘然任浪吹,雨蓑烟笠肯忘机。
只贪浊水张罗众,却笑清流把钓稀。
苇岸夜依明月宿,柴门晴棹白云归。
到头得丧终须达,谁道渔樵有是非。
诗人以一叶之轻比喻自身的自由与随遇而安,任凭风浪之力推移。"雨蓑烟笠肯忘机"则表现了渔者对生活的留恋和不舍。但在"只贪浊水张罗众"中,却又流露出对平淡生活的追求,而"却笑清流把钓稀"则是对渔樵生涯的自信与满足。夜宿苇岸之下,依靠明月,晴日出游,随白云而归,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和与融入。
至于"到头得丧终须达"一句,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我精神自由的心态。最后,"谁道渔樵有是非"中,诗人似乎在质疑世人的评判标准,认为渔者之道亦是一种生活的选择,不应被简单地加以是非。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意象丰富的笔法,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渔樵生涯的独到理解和情感寄托。
元明以降篆者少,五百年间谁压倒。
国朝惟有濠叟公,邓公完白称二老。
公书通神天下知,子孙安敢赞一辞。
岂无馀子称笔力,汗流籍湜神已疲。
此书当日寄我祖,我父受之赐我守。
煌煌真气扑眉宇,何况手泽为人后。
忆公作书必先酒,光绪之初我尚幼。
松醪满盎墨满斗,大笔如林插左右。
须眉如雪飞巨肘,一见惊喜不敢走。
三十年来云烟过,兼金一帧家家摩。
大江南北争搜罗,安得真迹如许多。
今对此书更悲泣,王祖装池王考笔。
王祖王考非人间,空窗开卷墨光湿,嗟嗟人兮人兮不如物。
前朝万历之八载,茂之林叟生闽海。
三十名高走京洛,六十国亡遭冻馁。
钟山踯躅几春秋,那有酒钱悬杖头。
屈指今年八十五,春风重醉扬州醑。
读我诗篇忽失声,老泪纵横不成雨。
为言昔曾买藜藿,手持一钱人错愕。
方嗟旧物不逢时,又遇孙儿索买梨。
市上孩童都不顾,老夫心苦傍人嗤。
一片青铜何地置,廿载殷勤系左臂。
陆离仿佛五铢光,笔划分明万历字。
座客传看尽黯然,还将一缕为君穿。
且共开颜倾浊酿,不须滴泪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