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江南,予岂为、解衣推食。
谩赢得、烟波短棹,月楼长笛。
看剑功名心已死,积薪涕泪今谁滴。
想中原、一望一伤情,英雄客。形势地,还如昔。
谈笑里,封侯觅。岂有于前代,无于今日。
龙豹莫藏韬略手,犬羊快扫腥膻迹。
看诸公、事业卜枭卢,何劳掷。
踏遍江南,予岂为、解衣推食。
谩赢得、烟波短棹,月楼长笛。
看剑功名心已死,积薪涕泪今谁滴。
想中原、一望一伤情,英雄客。形势地,还如昔。
谈笑里,封侯觅。岂有于前代,无于今日。
龙豹莫藏韬略手,犬羊快扫腥膻迹。
看诸公、事业卜枭卢,何劳掷。
此诗是宋代诗人王淮的《满江红》,采用了吴渊和吴潜两位诗人的韵脚。全诗通过对比古今、叹息英雄不再,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英雄时代的怀念。
“踏遍江南”开篇即设立了一种游历四方却无所寄托的情感基调。"予岂为、解衣推食"则是自嘲,表明自己不过是在物质上得到些许满足,但精神上的空虚和对英雄事业的渴望并未获得满足。
“谩赢得、烟波短棹,月楼长笛”一句中,“烟波短棹”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江南水乡中的游历生活,而“月楼长笛”则是对夜晚独坐时的凄凉情境的描写。这里的“谩赢得”表明这些不过是暂时的慰藉。
“看剑功名心已死,积薪涕泪今谁滴”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往日英雄事业已经不再存在的哀叹,以及对现实中的冷酷无情的悲痛。"积薪涕泪"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悲伤。
“想中原、一望一伤情,英雄客”则是诗人对于中原(即中国中部地区)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以及对于如今英雄不再的感慨。“英雄客”强调了一种漂泊无依的心境。
“形势地,还如昔。谈笑里,封侯觅”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代英雄和当时的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政治格局的不满。"形势地"指的是国家的疆域和形势,“还如昔”意味着这些并未改变;“谈笑里”则是对那些在权力中谈笑风生的人的一种讽刺,"封侯觅"暗示他们不过是在追求个人功名与利益。
“岂有于前代,无于今日。龙豹莫藏韬略手,犬羊快扫腥膻迹”这两句则是直接的批评,通过对比古今,指出当今之人已经失去了先人的英勇和智慧,只剩下了卑鄙与贪婪。"龙豹莫藏韬略手"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英雄气概的丧失,而“犬羊快扫腥膻迹”则是对当时统治者残酷无情行为的强烈谴责。
最后,“看诸公、事业卜枭卢,何劳掷”一句中,"看诸公"指的是诗人对于周围人的观察,而“事业卜枭卢”则是对那些只知追求个人功名和利益的人的一种讽刺。"何劳掷"表明这些追求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努力,因为它们不过是浅薄之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于古今英雄的怀念,以及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评,展现了一个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境。
月府有奇木,根干饱清露。
生香异凡间,冲风落天路。
高枝舞青鸾,低枝弄霜兔。
姮娥方妙年,衣采纯纯素。
娉婷不肯嫁,含情待谁诉。
昨与汗漫期,径向银河渡。
授我不死药,倚徙怨迟暮。
即席欲服食,终夕愁相误。
悠悠下高寒,回首空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