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凉风发,迢遥送笛声。
只愁江月破,不放野云行。
怨曲人多感,离肠恨易生。
病中催坐起,倾侧若为情。
深夜凉风发,迢遥送笛声。
只愁江月破,不放野云行。
怨曲人多感,离肠恨易生。
病中催坐起,倾侧若为情。
这首元代诗人郝经的《癸酉闰六月十三日夜病中闻笛》描绘了深夜病中闻笛的独特感受。诗中通过“深夜凉风发,迢遥送笛声”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笛声在夜风中飘荡,似乎与远方相呼应,引人遐想。
接着,“只愁江月破,不放野云行”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江月和野云赋予情感,表达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悟。这里的“愁”字,不仅指对江月被笛声打破的担忧,更蕴含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怨曲人多感,离肠恨易生”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笛声中的怨曲触动了众多听者的共鸣,引发深深的感慨和离愁别绪。这不仅是对笛声本身的反应,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了对离别、思念等情感的深切体会。
最后,“病中催坐起,倾侧若为情”以病中闻笛的情景收尾,形象地描绘了病体难耐,心绪难平的状态。在病痛中,笛声仿佛成了激发情感波动的导火索,让诗人难以自抑,情感如波涛般起伏不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夜病中闻笛时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体验,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又有对人生离合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寒盟由彼义何甘,甲士当时祗十三。
自是天心歆日角,几曾虎旅藉犀函。
折冲底用称韩信,决策无须听耿弇。
创业艰辛千古独,垂衣敢恃面临南。
维舟柳港绿涨平,一奁镜影含空明。
忘言徙倚万籁寂,忽闻新蝉候节鸣。
抱枝隔叶流响涩,啁啁如弄无簧笙。
下映澄碧波纹清,垂緌似诉隔岁情。
隔岁风光却常住,吟乔时饮枝间露。
何必流阴感昔今,由来幻景无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