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青蘋末,呈祥起远空。
晓来摇草树,轻度净尘蒙。
水上微波动,林前媚景通。
寥天鸣万籁,兰径长幽丛。
渐飏抟扶势,应从橐籥功。
开襟若有日,愿睹大王风。
何处青蘋末,呈祥起远空。
晓来摇草树,轻度净尘蒙。
水上微波动,林前媚景通。
寥天鸣万籁,兰径长幽丛。
渐飏抟扶势,应从橐籥功。
开襟若有日,愿睹大王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诗人以“何处青蘋末,呈祥起远空”开篇,设定了一个祥瑞降临的意境,蓝天白云之下,一切显得宁静而庄严。
接着,“晓来摇草树,轻度净尘蒙”一句,通过早晨微风拂过树木和草地,将积累的尘埃轻轻吹去,展现了自然界清新的气息。诗人捕捉到了春天唤醒大地的瞬间,生机勃勃之中蕴含着希望与更新。
“水上微波动,林前媚景通”两句,则描绘了一片水面轻轻波动,与树木掩映成趣的美好风光。诗人通过对比静谧的水面和生机勃勃的林间景致,强调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
“寥天鸣万籁,兰径长幽丛”一句,以鸟鸣声作为背景音乐,勾勒出一条清幽曲折的小路。这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触动了听觉的愉悦,增添了一份诗意盎然。
“渐飏抟扶势,应从橐籥功”两句,描绘了春日里植物逐渐萌发生长的情景,以及随之而来的繁荣景象。诗人通过动态的语言,展现了生命力与自然过程的奇迹。
最后,“开襟若有日,愿睹大王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大王风”可能象征着高尚、伟大或是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诗人希望在某个明亮的日子里,能够亲眼目睹那份宏大的气概。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于世俗、追求高远境界的情怀。
我来遥自东瓯东,贤非朱邑乡守桐。
半年为郡治亡状,四月不雨心忧农。
水田龟拆秧已老,云霓望断天穹隆。
少学春秋老欲用,区区愿请应上公。
真人不待瓣香祷,紫帽已有微云蒙。
沛然一雨四境足,眼见䆉稏青连空。
皇天爱民恕守罪,有始其赐宁无终。
既令地免晋国赤,亦不水似尧时洪。
广文先生坐绛帐,忧国心与黄堂同。
挥毫作诵继吉甫,开卷穆穆生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