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兵事十首·其七老师》
《兵事十首·其七老师》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玄黄当久战,朝野共无衣。

师老民从毒,兵钝贼见几。

中枢迟上策,专阃积轻威。

不识縻军是,谁云尾寇非。

(0)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末年兵事频仍的社会背景,诗人郭之奇以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描绘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首句“玄黄当久战”,开篇即点出战争的长期性与残酷性,玄黄二字,既指战场上的血色,也暗喻战争的艰难与惨烈。接着,“朝野共无衣”一句,揭示了战争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使得百姓生活困苦,连最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无法得到保障。

“师老民从毒,兵钝贼见几”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战争对军队和民众的双重伤害。士兵因长期作战而疲惫不堪,民众则因战争而饱受苦难。同时,诗句中的“兵钝贼见几”暗示了战争策略的不足,以及敌方对我方力量的洞察。

“中枢迟上策,专阃积轻威”两句,批评了朝廷决策层在处理军事问题上的迟缓与轻视,指出这种态度削弱了军队的权威和战斗力。

最后,“不识縻军是,谁云尾寇非”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军事政策的质疑与不满。縻军,意为束缚军队,这里可能是指朝廷未能有效调动和利用军队资源;尾寇,则指追随敌人,暗示了军队在战略上的被动和失败。这两句直指问题核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及其后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家治理和军事策略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倦寻芳

剩寒著梦,空绿生烟,莺燕惊晚。

似客东风,花外暮笳吹散。

落日鹃声流水急,连天芳草王孙怨。

黯河桥,正垂杨恨结,倚帘人远。

甚饾饤、阴晴天气,一线山眉,相对凄展。

凭遍回阑,未称画罗轻扇。

经乱池台歌舞歇,沾愁樱笋时光贱。

镇无聊,又黄昏、雨丝飘断。

(0)

宛在堂中即事·其九

秦地渔津日杳,漆园蝶梦时生。

非关与世殊俗,聊亦从吾素盟。

(0)

登南雄塔

玉笋凌千仞,虹轮跨九霄。

拂衣红日近,回首白云遥。

树色通阛阆,山光入画描。

暂同登眺乐,心已在明朝。

(0)

慈节歌

丁家有母身姓岑,母慈妇节令人钦。

嗟哉逢时生不辰,于归方庆谐瑟琴。

二十三载成商参,两孤一襁一怀衿。

霜天雪月照我心,事姑冀绍前徽音。

云胡降割天重阴,姑亡叔夭双泪淋。

苦持麻枲缝金针,教儿岂惜贫捐簪。

伤哉复丧长子任,爱钟季子行独深。

岂于行也偏爱深,吾夫一脉踰千金。

万年血食将渠歆,岂期海岛腾妖祲。

母子播遁栖丛林,行也遇贼翻成擒。

母痛急出号喑喑,但希救子存夫身。

宁知断臂魂凄沉,百年此恨谁能禁。

有子吁诉恳且谌,恶贼闻之亦沾襟。

俾得葬母从父嵚,九原双穴联琼琛。

慈节芳名传古今,山与齐高乔木森。

我来浙西湖之浔,乃子倒屦时趋临。

论心问道意且勤,断机画荻之源遥可寻。

子贤母教那能堙,问之细得原来因。

予亦感慨酸且辛,呜呼子贤母教那能堙。

愧无史笔扬幽芬,为之哀歌三叹聊长吟。

(0)

赠何木山需选南还

一元淑气回磅礴,阳光布暖先旸壑。

群材长养年复年,大可栋梁小榱桷。

明王治举开明堂,偏遣求材罗四方。

寸长寸短亦兼取,千山万卉无留良。

古来效用均为贵,低昂岂必分洪细。

方虔斫削固自天,莫怨工师与匠艺。

君不见孔氏师,乘田委吏何曾卑。

又不见赵中令,始从记室匡时政。

君行三载期有为,功成巨室原同归。

(0)

孤志吟

王藩守国惟典章,小臣奉法釐封疆。

分符邈邑能几许,爱民即是尊天皇。

皇恩浩荡涓埃竭,铮铮不改衷肠铁。

民穷岂令污吏横,民柔岂忍淫威轶。

抗言誓欲挽狂河,死生富贵奚足多。

尧天怒霁轻垂罚,谪官犹寄番禺阿。

史可典簿领,低徊愆尤免。

孤臣矢志祇自知,讵计芳名常不殄。

君不见梁傅贾,流涕至死悲堕马。

又不见汲黯忧,戆忠直寝淮南谋。

千古万古将谁仇,千古万古将谁仇。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