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公壮节就夔魖,陶令清身托酒徒。
政在房陵成底事,年称甲子亦何须。
江山彭泽空遗像,岁月柴桑失故区。
末俗此风犹不竞,诗翁叹息未应无。
梁公壮节就夔魖,陶令清身托酒徒。
政在房陵成底事,年称甲子亦何须。
江山彭泽空遗像,岁月柴桑失故区。
末俗此风犹不竞,诗翁叹息未应无。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描绘的是对两位古代清官狄梁公和陶渊明的崇敬之情,以及他们留下的美好政绩和精神遗产。
首句“梁公壮节就夔魖”赞颂了狄梁公的高洁品格,像是一只壮丽的鸟儿展翅飞翔。接着,“陶令清身托酒徒”则表达了对陶渊明淡泊名利、清净自守的生活态度的仰慕,他虽喜欢饮酒,但始终保持着清醒与纯洁。
“政在房陵成底事,年称甲子亦何须”两句中,“房陵”指的是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而“成底事”则是说狄梁公和陶渊明都能在他们的政治生涯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至于“年称甲子亦何须”,则是在表达对他们不图名利、无需过分强调其政绩年代(如甲子等)的态度。
“江山彭泽空遗像,岁月柴桑失故区”两句中,诗人感慨于时光荏苒,古代人物的形象已经随风而逝,只留下了他们曾经生活过的自然景观,如彭泽、柴桑等地。
末尾两句“末俗此风犹不竞,诗翁叹息未应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世浮华、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感到失望,但仍旧对那些能够保持古代清官精神的人抱有希望和赞许之情。
岭云为作小凉天,山店重来忆去年。
独树丹枫谁不见,何须更立万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