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树云深处,悠然小径通。
藤萝宁障日,溪谷自呼风。
得笋留僧共,探泉与客同。
枝头听好鸟,相唤绿阴中。
密树云深处,悠然小径通。
藤萝宁障日,溪谷自呼风。
得笋留僧共,探泉与客同。
枝头听好鸟,相唤绿阴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居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幽静与生机。
首句“密树云深处”,开篇即营造出一片深邃幽静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了云雾缭绕的山林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与深邃。接着,“悠然小径通”一句,描绘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通向未知的远方,给人以探索的欲望和期待。
“藤萝宁障日,溪谷自呼风”两句,通过藤蔓与溪谷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静谧与和谐。藤蔓似乎在阻挡阳光,溪谷则自由地吹拂着风,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
“得笋留僧共,探泉与客同”则展示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友好。诗人邀请僧人共享新长的竹笋,与客人一同探寻清泉,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与人之间的温馨互动。
最后,“枝头听好鸟,相唤绿阴中”将画面推向高潮,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相互呼唤,绿荫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和谐。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萧萧征骑立长亭,遥指天涯万里程。
尊酒欲阑人欲别,夕阳丝管尽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