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沉轮空夜阑,绮窗华烛自凝寒。
春来依旧清光满,只恐催人不耐看。
冬月沉轮空夜阑,绮窗华烛自凝寒。
春来依旧清光满,只恐催人不耐看。
这首诗描绘了冬月十五夜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与人间情感的交融。
首句“冬月沉轮空夜阑”,以“沉轮”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冬夜中缓缓下沉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氛围。“空夜阑”则强调了夜深人静的环境,为后续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础。
次句“绮窗华烛自凝寒”,转而描写室内景象。绮窗指的是装饰精美的窗户,华烛则是华丽的蜡烛。在这寒冷的冬夜,华烛的光芒显得格外温暖,但同时也映衬出室内的孤寂与寒冷。这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室内与室外环境的差异,以及人在寒冷冬夜中的孤独感。
第三句“春来依旧清光满”,转折到对未来的想象。尽管现在是寒冷的冬夜,但诗人相信春天到来时,月光依然会如往常般明亮。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肯定,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最后一句“只恐催人不耐看”,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美景的珍惜之情。在诗人看来,如此美丽的月色让人不忍心错过,担心时间的流逝会让这种美好变得难以承受。这句话既是对月色之美的赞叹,也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冬夜月色之美,以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杨柳垂青带,风动如飞盖。
危楼思不穷,尽日闲相对。
鸟去林自空,云移山不碍。
情随双燕还,意与孤鸿会。
晚角时断续,层崖递明晦。
残阳挂疏红,远水生微濑。
塞目烟岑密,都城若天外。
如何久客心,东望凭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