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冉至韬光题壁》
《冉至韬光题壁》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前日坐韬光,观海穷境远。

今日登高峰,韬光又平坦。

以此识万理,进界无止满。

徒爱境致幽,辄复纡画䍐。

岚翠度重重,径险遵踠踠。

山鸟及山花,夹道纷不断。

松翻绿云涛,竹带碧琅粉。

不历百磴艰,安知十里近。

山僧纵惯经,和南笑而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韬光到登高,再由高处回望韬光的过程,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换与心境的起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海”、“高峰”、“岚翠”、“山鸟”、“山花”、“绿云涛”、“碧琅粉”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山林间的美丽画卷。

首句“前日坐韬光,观海穷境远”,诗人回忆起前日静坐于韬光之所,远眺大海,感受到视野的尽头是无限的广阔。接着,“今日登高峰,韬光又平坦”,描述了今日登高后,回望韬光时的景象变得开阔平缓,暗示着视角的转变带来了新的认知体验。

“以此识万理,进界无止满”,诗人通过这次经历,领悟到了万物的道理,认识到境界的提升是没有尽头的。接下来的“徒爱境致幽,辄复纡画䍐”,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但同时也意识到这种喜爱可能会带来束缚。

“岚翠度重重,径险遵踠踠”,描绘了山间雾气缭绕、路径崎岖的景象,体现了自然环境的险峻与神秘。随后,“山鸟及山花,夹道纷不断”,山中的生灵与花朵在道路两旁繁盛生长,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松翻绿云涛,竹带碧琅粉”,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松树与竹子,它们仿佛在云涛中翻滚,竹叶则如同碧玉般的粉末,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

“不历百磴艰,安知十里近”,通过这一句,诗人强调了只有经历了艰难的攀登,才能真正体会到距离的短促与亲近。最后,“山僧纵惯经,和南笑而莞”,以山僧的淡定与微笑,结束全诗,寓意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与智慧才是永恒的宝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细腻,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在自然与心灵的双重探索中寻找真我与智慧。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浪淘沙·其三遂昌县送朱衡岳旋杭

碧水涨回溪。山驿花飞。春林日暮竹鸡啼。

同在天涯同是客,却又分离。乡路望中迷。

君恰先归。凭将音信莫教迟。

堂上二人头欲白,讳我愁思。

(0)

访友

水国春深长绿蒲,傍溪花径集飞凫。

落英似待回风起,细雨才侵返照无。

下榻一樽留孺子,闭门三月著潜夫。

踟蹰北望浮云合,晚岁扁舟自五湖。

(0)

金缕曲

快读萍渔稿。问君家、当年笛谱,赏音多少。

百尺楼头明月满,缘底泪痕双照。

料别恨、天涯曾抱。

却美清才兼福慧,有声声、琴瑟赓同调。

馀韵歇,画梁绕。论交两世苔岑好。

怕重提、东华联巷,雪泥留爪。

卅载沧桑增感触,知否杜鹃啼老。

奈老尚、风尘潦倒。

倘念故人犹有子,勉循良、最待三年报。

应许夸,阿翁灶。

(0)

洞仙歌·其一张公洞

童山寂历,有神仙窟宅。鬼斧何年巨灵劈。

呀然开辟处、天壤中宽,深无极,直下鸿濛千尺。

炬光迷近远,线缕萦盘,侧厂飞梁度空碧。

出鸟道枝撑,迎面峥嵘,愁颠坠、低头踞蹐。

问丹灶、玉堂白云封,只怪石嵯峨,张公遗迹。

(0)

咏竹夫人

本来素质是喗筼筜,流落人间七宝床。

但愿郎心坚似铁,应怜妾命薄如霜。

抱来能解深宵热,睡去同分午夜凉。

漫道秋风传信至,生来有节惯空房。

(0)

上元有感

晓妆梳罢画栏凭,遥忆先严百感增。

未识今宵风雨里,何人伴送上元灯?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