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涨回溪。山驿花飞。春林日暮竹鸡啼。
同在天涯同是客,却又分离。乡路望中迷。
君恰先归。凭将音信莫教迟。
堂上二人头欲白,讳我愁思。
碧水涨回溪。山驿花飞。春林日暮竹鸡啼。
同在天涯同是客,却又分离。乡路望中迷。
君恰先归。凭将音信莫教迟。
堂上二人头欲白,讳我愁思。
这首清代俞士彪的《浪淘沙·其三》描绘了一幅春天溪流边的离别场景。"碧水涨回溪"写出了溪水在春天涨溢的景象,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生机盎然。"山驿花飞"进一步渲染了春意,花瓣随风飘落,如同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春林日暮竹鸡啼"描绘了傍晚时分,竹林中的鸡鸣声,增添了离别的凄凉氛围。"同在天涯同是客,却又分离"直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虽身处同一片天地,却即将各奔东西的无奈之情。
"乡路望中迷"写出诗人望着友人离去的乡间小路,心中迷茫,不知何去何从。"君恰先归"则强调了友人的离去之急,让诗人更加感伤。"凭将音信莫教迟"叮嘱友人,务必尽快传递消息,以慰藉彼此的思念。
最后两句"堂上二人头欲白,讳我愁思"暗含了诗人对家中父母的担忧,他们年事已高,承受不起过多的离别愁绪,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离别时的哀愁和对亲人的牵挂,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