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许燕然再勒铭,谈兵相对眼偏青。
金台重价求龙马,玉帐凄风落将星。
处处鲸鲵喧海岛,年年烽火照边庭。
时危谁是乾城者?哀角悲笳不忍听。
曾许燕然再勒铭,谈兵相对眼偏青。
金台重价求龙马,玉帐凄风落将星。
处处鲸鲵喧海岛,年年烽火照边庭。
时危谁是乾城者?哀角悲笳不忍听。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袁正修将军的深切缅怀与敬意。开篇“曾许燕然再勒铭”,借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暗示袁将军曾立下赫赫战功,有望再次建功立业,留下不朽之名。接着“谈兵相对眼偏青”一句,描绘了袁将军在谈论军事策略时眼神中流露出的智慧与坚定,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金台重价求龙马,玉帐凄风落将星”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金台”象征高官厚禄,“龙马”象征杰出人才,表达了对袁将军才能的赞誉;而“玉帐”则代表军营,通过“凄风”和“落将星”的形象,既渲染了战场的残酷,也暗含了对袁将军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
“处处鲸鲵喧海岛,年年烽火照边庭”描绘了边疆的动荡不安,战争的频繁,强调了袁将军生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和保卫国家的艰辛。最后,“时危谁是乾城者?哀角悲笳不忍听”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忧虑,以及对袁将军作为国家卫士的崇高敬意,同时也流露出对失去这样一位英雄的深深哀悼。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袁正修将军生平事迹的回顾和对其英勇牺牲的哀悼,展现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和平与安全的深切关注。
公生历劫丁龙汉,白晰而文手搏战。
少负殊力抱大志,酒酣常读张岳传。
天雄备军杀贼多,大砺遮住燕山河。
旋镇郧襄期尽贼,拘阂其奈中枢何。
君不见车箱峡溃谷城火,前后庸臣受贼侮。
系之以舌不以手,亦不主剿专主抚。
胡然下诏徵勤王,移督用违其所长。
我朝龙兴膺帝箓,仁义之师来堂堂。
以众克寡小逆大,遂获死所于贾庄。
麻衣血裹镞一斗,地掘故剑青燐光。
鸣呼丽牲之碑孙述祖,国论回遹臣心苦。
榜掠对簿词不易,验视经句肉已腐。
食庙应配唐睢阳,问年恰符宋忠武。
辕门令严大旗卓,鼓止霜清晓吹角。
诸将候竭方逡巡,白衣闯入门无人。
有时狎游辄累日,急使召之深自匿。
倡楼昵饮闻欢声,掷尽黄金空手出。
奋髯箕踞谭兵书,受降用间擒王徐。
俞家戚家以力取,取之以术钩吞鱼。
率尔作表贡白鹿,皇帝称善再三读。
声名一夕遍内台,龙跳鹰跱青天开。
忽锥其囊刺其耳,弃妻杀妻屡求死。
生无所益事远游,赋出入塞春徂秋。
突逼军营拔剑舞,蝉蜕归隐山之幽。
室中咄咄挟犬坐,月复一月不举火。
长鱼大肉啖已多,便饿十年理亦可。
书数千羚斥卖之,藉蒿荐席聊自娱。
月明高吟得意诗,一鹤孤啸群鹤随。
明朝棹户昼不起,起视悠然长逝矣。
《徐记室渭》【清·严遂成】辕门令严大旗卓,鼓止霜清晓吹角。诸将候竭方逡巡,白衣闯入门无人。有时狎游辄累日,急使召之深自匿。倡楼昵饮闻欢声,掷尽黄金空手出。奋髯箕踞谭兵书,受降用间擒王徐。俞家戚家以力取,取之以术钩吞鱼。率尔作表贡白鹿,皇帝称善再三读。声名一夕遍内台,龙跳鹰跱青天开。忽锥其囊刺其耳,弃妻杀妻屡求死。生无所益事远游,赋出入塞春徂秋。突逼军营拔剑舞,蝉蜕归隐山之幽。室中咄咄挟犬坐,月复一月不举火。长鱼大肉啖已多,便饿十年理亦可。书数千羚斥卖之,藉蒿荐席聊自娱。月明高吟得意诗,一鹤孤啸群鹤随。明朝棹户昼不起,起视悠然长逝矣。
https://shici.929r.com/shici/PiurC2.html
林中大噪枯骸弃,拥物如舟作攻具。
披发仗剑载羽旗,旁翼云楼以牛曳。
守陴皆哭将军笑,吕公车也何足道。
巨木机关转索飞,飞石千钧运大炮。
击之反走溃而去,头触不周山倒地。
得一贼将呼饮之,不解佩刀反间计。
火光夜起牌蔽江,一虎中枪一龙毙。
城围百日门始开,奢家未灭安家来,红崖大囤白岩台。
僭号曰梁元应顺,私刻五府六部印。
败之红土川,追之五峰山,二贼窜险箐篁间。
土兵半,汉兵半,以次荡平天启乱。
四十二目茭刍献,三十六所邮亭缮。
录功不及大珰名,棘雨蛮烟空血战。
鸣呼,封侯无分将星沦,军资封籍家若贫。
副是腰腹健饮啖,一饭未报牟康民。
君不见秦中老者不再至,风角遁甲姑一试。
此书流落付何人,他日西南岂无事。
《朱太师燮元》【清·严遂成】林中大噪枯骸弃,拥物如舟作攻具。披发仗剑载羽旗,旁翼云楼以牛曳。守陴皆哭将军笑,吕公车也何足道。巨木机关转索飞,飞石千钧运大炮。击之反走溃而去,头触不周山倒地。得一贼将呼饮之,不解佩刀反间计。火光夜起牌蔽江,一虎中枪一龙毙。城围百日门始开,奢家未灭安家来,红崖大囤白岩台。僭号曰梁元应顺,私刻五府六部印。败之红土川,追之五峰山,二贼窜险箐篁间。土兵半,汉兵半,以次荡平天启乱。四十二目茭刍献,三十六所邮亭缮。录功不及大珰名,棘雨蛮烟空血战。鸣呼,封侯无分将星沦,军资封籍家若贫。副是腰腹健饮啖,一饭未报牟康民。君不见秦中老者不再至,风角遁甲姑一试。此书流落付何人,他日西南岂无事。
https://shici.929r.com/shici/kGjL56pc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