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皋烽尽烬犹红,猎火岿然满故宫。
楼阁总随蜃气散,鼓鼙迸入角声空。
田横岛上凄凉月,杜若洲前零落风。
翘首灵光何处是,五云应复捧南中?
江皋烽尽烬犹红,猎火岿然满故宫。
楼阁总随蜃气散,鼓鼙迸入角声空。
田横岛上凄凉月,杜若洲前零落风。
翘首灵光何处是,五云应复捧南中?
这首明代诗人张煌言的《舟山感旧四首(其三)》描绘了江边烽火虽息,遗迹犹存的景象。首句"江皋烽尽烬犹红"以烽火残烬的红色映照江面,展现出战后的荒凉与历史痕迹。"猎火岿然满故宫"进一步强调战火曾经的规模和故宫的沧桑,"岿然"二字传达出遗迹屹立不倒的坚韧。
接下来的两句"楼阁总随蜃气散,鼓鼙迸入角声空"通过楼阁消失在海市蜃楼般的幻象和鼓角声的消逝,暗示了昔日繁华的破败。"田横岛上凄凉月,杜若洲前零落风"则借田横岛的孤寂和杜若洲前的微风,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寄托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和哀思。
最后两句"翘首灵光何处是,五云应复捧南中?"以"灵光"象征希望或圣地,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中的光明未来的期盼,同时暗指南方,寄托了他对明朝复兴的期待。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
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
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六代风流最永嘉,郁葱胜气隐晴霞。
折冲樽俎神俱旺,表里山河险莫誇。
几缕碧烟迷杏眼,半篙清涨减蒲芽。
歌声已得檀郎怨,四海而今再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