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僧问随色摩尼珠颂》
《僧问随色摩尼珠颂》全文
唐 / 文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摩尼不随色,色里勿摩尼。

摩尼与众色,不合不分离。

(0)
鉴赏

这首诗以“摩尼”为题,巧妙地运用了佛教中的“摩尼珠”这一概念,来阐述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摩尼珠在佛教中象征着智慧与光明,能够穿透一切表象,揭示事物的本质。诗中通过“摩尼不随色,色里勿摩尼”的开篇,强调了摩尼珠(智慧)与世间万物(色)的关系,即摩尼珠并非依附于任何物质形态而存在,它独立于一切表象之外,却又无处不在,贯穿于所有色彩之中。

接着,“摩尼与众色,不合不分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关系,表明摩尼珠与世间万物既不相合也不相离,它既是独立的存在,又与世界紧密相连。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实际上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智慧与现实世界并非对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智慧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间现象中洞察本质,同时,真正的智慧也能够引导人们超越表面现象,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思,通过摩尼珠这一象征物,探讨了智慧与现实、内在与外在之间的微妙关系,鼓励读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既要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又要学会与世界和谐共存。

作者介绍
文益

文益
朝代:唐   号:无相   籍贯:浙江余杭   生辰:885年~958年

法眼文益(885年~958年),唐末五代高僧,俗姓鲁,浙江余杭人。号无相。中国禅教“法眼宗”的创始人。廿岁受戒绍兴开元寺,后至育王寺从希觉学律。文益通大乘佛教各宗派,且涉儒家经籍,希觉视之为佛门的子游、子夏。时南方兴禅,文益便南下福州长庆院向慧稜禅师学习。尔后,文益在地藏院,得桂琛禅师点化觉悟佛法,终成一代宗师。
猜你喜欢

题壁·其一

花天酒地已成空,梦醒黄粱旅馆中。

旧日胭脂今日泪,两般颜色一般红。

(0)

久雨颇为农患诗以祷之

盗贼虽已远,有田无人耕。

夫子久官此,四顾难为情。

散赀给牛耔,俾各遂所生。

流亡渐以集,秧稻亦纵横。

丰登会有日,《击壤》歌承平。

奈何天隐痗,一雨不肯晴。

三农果何辜,今秋又无成。

我家劣得饱,念彼泪如倾。

作诗祷上帝,庶几鉴吾诚。

(0)

谢秦中亲族

秦中我故里,堕地未一归。

客岁夫奉命,出藩来西陲。

地方正苦战,蕃汉交相持。

疮痍苦不起,宁复顾家为。

今岁寄我书,属我板舆随。

乡音喜入耳,秦关望崔岿。

忆昔父谓我,吾土帝王畿。

泰华称天险,泾渭襟带之。

风俗本淳朴,犹有周公遗。

我今远嫁女,能来事真稀。

载念母与兄,今乃在京师。

岂无外家亲,风雨系所思。

跧伏已旬日,未敢使闻知。

昨有远兄弟,叩门立我墀。

我姑素钟爱,从不妇轻嗤。

我夫久益敬,如宾无愆仪。

我亦何所虑,我亦何所疑。

所虑有官守,所疑人讪讥。

回首顾阍者,人来善为解。

咫尺天涯隔,此身有所羁。

市上宁真虎,杯中宁真虺。

持躬稍不慎,噬脐悔何追。

愿保千金躯,勿为霜露欺。

不死会相见,瓜代以为期。

(0)

忆和城旧舍

一棹辞归又十霜,梦魂犹忆读书堂。

推窗遥指一江水,卷幔微闻千树香。

既往韶光何太促,未来人事觉犹长。

几回重说儿时事,误道他乡是故乡。

(0)

秋晓

残叶忽然尽,西风夜入关。

云无来去意,秋在渺冥间。

雨后村烟湿,林疏鸟语閒。

凭高如有悟,久立尚迟还。

(0)

发衡山县·其一

默默辞里闾,漫漫即长路。

长路渺何许,寂历秋江树。

江行日逾迈,虚觉晨昏度。

中坐愁暗生,欲遣不可去。

吁嗟风木哀,侧塞牛衣故。

失怙独何辜,不天谁与诉。

暧彼重泉下,幽阴永朝暮。

悄然孤怀深,遂矣沈忧痼。

众雏环我啼,顾之泪如注。

娇嗔不肯卧,欲怒未忍忤。

栖鸦起寒光,假寐旋自寤。

伤哉两大间,抚事若流寓。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