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明君词》
《明君词》全文
南北朝 / 张正见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寒树暗胡尘,霜楼明汉月。

泪染上春衣,忧变华年发。

(0)
鉴赏

这首诗《明君词》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张正见所作,通过对“寒树”、“胡尘”、“霜楼”、“汉月”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边塞与宫廷交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国事艰难的深切忧虑。

首句“寒树暗胡尘”,以“寒树”象征边疆的萧瑟与冷清,“暗胡尘”则暗示边关战事频仍,烽烟四起,一片阴霾。树木在寒冷中显得更加凄凉,而胡尘则代表了外族的侵扰和战争的阴影,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压抑的边境景象。

次句“霜楼明汉月”,转而描绘宫廷之景,通过“霜楼”与“汉月”的对比,展现了一种静谧与光明的反差。霜楼可能是指宫殿中的建筑,在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庄严,而“汉月”则象征着汉朝的辉煌与和平,月光洒在霜楼之上,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明亮而宁静。这一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宫廷的繁华与安宁,也隐含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接下来的“泪染上春衣”,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春衣本应是温暖与生机的象征,但诗人的泪水却染湿了它,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因国家动荡而产生的悲伤与无奈,也暗示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挣扎。泪水与春衣的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加深刻。

最后一句“忧变华年发”,将诗人的忧虑之情推向高潮。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的青春也在忧虑中悄然逝去,这里的“华年”不仅指时间的流逝,更包含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未来的深深忧虑。这句话通过时间的流逝与个人变化的描述,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综上所述,《明君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国家动荡时的忧虑与悲痛,以及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热切期盼。

作者介绍
张正见

张正见
朝代:南北朝   字:见赜   籍贯:南朝陈清河东武城

张正见,(?——约575年)字见赜,清河东武城人。生年不详,卒于陈宣帝太建中。年四十九岁,代表作有《明君词》、《湓城》等。
猜你喜欢

答魏衍惠朱樱

开门先得故人书,稍喜提携起覆盂。

得句有谁知我在,尝新此日赖吾徒。

倾篮的皪沾朝露,出袖荧煌得宝珠。

会荐瑛盘惊一坐,苋肠藜口未良图。

(0)

贺关彦长生日·其二

经术宜传世,清明正得秋。

德优高士传,名重赋家流。

短袖妨妍舞,青衫负白头。

待看灵寿杖,扶出富民侯。

(0)

胡士彦挽词二首·其一

晚进违前辈,平生阙异闻。

吾犹识此老,天岂丧斯文。

善学家传业,英词世不群。

固应讥尚白,官序见扬云。

(0)

王察院挽词二首·其二

良贵官何与,长年死不亡。

身须禦魑魅,气已慑豺狼。

不尽胸中蕴,犹堪地下郎。

岂惟吾道庆,编简亦辉光。

(0)

赠魏衍三首·其二

崔蔡论文不足过,新诗平处到阴何。

宁须万户权轻重,不待千篇一已多。

(0)

触目

果下翩翩跨紫骝,踏花溅水见风流。

可无双璧千金聚,付与狂儿取次游。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