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翚动,曹王挟妒媒。
插翳依花合,芟场向野开。
隔田闻雉近,横溪见影来。
弦明青压碎,箭落锦衣摧。
今日如皋路,能将巧笑回。
二月春翚动,曹王挟妒媒。
插翳依花合,芟场向野开。
隔田闻雉近,横溪见影来。
弦明青压碎,箭落锦衣摧。
今日如皋路,能将巧笑回。
这首诗描绘了二月春日里的一场狩猎场景,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句“二月春翚动”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生机,翚字在这里指的是雉鸡,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接着,“曹王挟妒媒”一句,巧妙地运用典故,曹王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一些好猎者,而“挟妒媒”则暗示了狩猎活动中的紧张与期待,仿佛在说,这些猎手们正带着对猎物的渴望,准备一展身手。
“插翳依花合,芟场向野开”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狩猎前的准备工作。插翳(遮蔽物)与依花合(靠近花朵),可能是为了隐蔽行踪,接近猎物;芟场(清理场地)向野开,则是为狩猎活动开辟一片空旷之地。这两句通过动作的描述,展现了狩猎前的精心布置与紧张气氛。
“隔田闻雉近,横溪见影来”则转向了对猎物的直接描绘。雉鸡在田野间穿梭,声音清晰可闻,而猎人的身影则映照在溪水之中,动静之间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比,预示着一场即将展开的追逐。
“弦明青压碎,箭落锦衣摧”两句,生动地再现了狩猎过程中的激烈瞬间。弦明(拉满弓弦)与青压碎(箭矢离弦而出,如同青色的闪电划破长空),箭落(箭矢准确击中目标)与锦衣摧(猎物倒下,如同华丽的锦衣被撕裂),这些形象的比喻,不仅展现了猎人技艺的高超,也赋予了这场狩猎以戏剧性的张力。
最后,“今日如皋路,能将巧笑回”一句,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口吻收尾,似乎在说,尽管狩猎是严肃的事情,但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地上,即便是最激烈的追逐,也能化作一抹微笑,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狩猎活动的紧张与刺激,更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昔人三百篇,善世已有余。
后生守章句,不足供嗫嚅。
一登吏部选,笔砚随扫除。
闭閤画眉妩,隔屋闻歌呼。
奉公用汉律,宁复要诗书。
俛首出跨下,枉此七尺躯。
今代陶朱公,不作大梁屠。
计然特未用,意得轻全吴。
为邦得畿县,政密自计疏。
宁书下下考,不奉急急符。
用意簿领外,筑室课典谟。
平生五千卷,还舍不问涂。
近事更汉唐,稍以诗自娱。
复作无事饮,醉卧拥青奴。
桃李春事繁,轩窗昼景舒。
鸣屋鸠渴雨,窥帘燕哺雏。
休吏散篇帙,风篁献笙竽。
听然一启齿,斯民免为鱼。
多方作计老如期,百疾交攻遽得衰。
晚有胜缘逢异士,生须快意阙前知。
迫人鬓颔纷纷白,临事回迂种种迟。
分我刀圭容不死,他年鹤驭得追随。
老去斯文不更论,却因夫子话师门。
清谈不待倾三语,胜日何知共一樽。
逐北我方填坎井,图南谁得料鹏鲲。
过逢为说侯芭在,卧楫生衣犊有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