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0)
注释
风卷:风刮得猛烈,使...卷起。
清云:清澈、透明的云彩。
空天:空旷的天空。
万里霜:形容范围广阔的霜冻景象。
野豺:野外的豺狼,比喻凶残之物。
祭月:古代有以动物祭祀月亮的习俗,这里指豺狼似有某种仪式。
仙菊:仙境中的菊花,形容菊花之美。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重阳节。
秋色:秋天的景色。
悲疏木:为稀疏的树木感到悲伤,形容秋日萧瑟。
鸿鸣:鸿雁的叫声。
忆故乡:思念家乡。
谁知:谁知道,表示出乎意料。
一樽酒:一杯酒,樽为古代盛酒器具。
能使:能够使得。
百秋亡:忘却百年的忧愁,‘亡’通‘忘’,这里是忘记的意思。
翻译
风吹散了清澈的云朵直至消失,天空万里无云,布满寒霜。
野外的豺狼在月圆之时举行祭祀,仙界的菊花恰逢重阳佳节盛开。
秋日的景色使稀疏的树木显得凄凉,鸿雁的鸣叫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
谁能知道这一杯酒,竟然能让人忘却百年的忧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风卷清云,天空万里无垠,覆盖着一层薄霜。野豺(即野兽中的豺犬)率先祭拜明月,而仙菊则在重阳(即立秋后的第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时绽放。诗人通过秋色来表达对疏落树木的悲哀,同时鸿鹄(大雁)的鸣叫让人思念远方的故乡。这首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最后两句,"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这里一樽酒不仅是一种物质的慰藉,更是心灵上的寄托,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深切感悟和无奈。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诗偈·其九十三

此个一群贼,生生欺主人。

即今识汝也,不共汝相亲。

你若不伏我,我则处处说。

教人总识汝,遣汝行路绝。

你若能伏我,我亦不分别。

共汝同一身,永离于生灭。

(0)

诗偈·其八十二

知余转般若,见余转金刚。

合掌恭敬了,不动见空王。

亦胜身命施,亦胜坐天堂。

亦胜五台供,亦胜求西方。

于住而无住,其福不可量。

有为如梦幻,无相契真常。

(0)

诗偈·其六十

故宅守真妻,不好求外色。

真妻生男女,长大同荣辱。

外色有男女,长成爱作贼。

有妻累我来,牵我入牢狱。

我亦早识渠,诱引入吾室。

内外总团圆,同餐一钵食。

食饱断虚妄,无相即无福。

若论真寂理,同归无所得。

(0)

杂句·其七

难复难,持心离欲贪涅槃。

一向他方求净土,若论实行不相关。

枉用功夫来去苦,毕竟到头空色还。

(0)

霜洲枫落尽,月馆竹生寒。

(0)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

桃花春水涨,之子忽乘流。

岘首辞蛟浦,江中问鹤楼。

赠君青竹杖,送尔白蘋洲。

应是神仙子,相期汗漫游。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