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个一群贼,生生欺主人。
即今识汝也,不共汝相亲。
你若不伏我,我则处处说。
教人总识汝,遣汝行路绝。
你若能伏我,我亦不分别。
共汝同一身,永离于生灭。
此个一群贼,生生欺主人。
即今识汝也,不共汝相亲。
你若不伏我,我则处处说。
教人总识汝,遣汝行路绝。
你若能伏我,我亦不分别。
共汝同一身,永离于生灭。
这首诗歌辞简洁有力,通过对比和反复强调了主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开篇“此个一群贼,生生欺主人”直白地揭示了一种背信弃义的情形,"即今识汝也,不共汝相亲"则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断然拒绝和保持距离。在接下来的两句“我若不伏我,我则处处说。教人总识汝,遣汝行路绝”中,诗人以坚定的口吻宣告,如果对方不肯臣服,就会四处揭露其真面目,使其彻底失去立足之地。
然而,紧接着“你若能伏我,我亦不分别。共汝同一身,永离于生灭”则展现了一种宽容和融合的态度,一旦对方能够臣服,就会抛开一切差别,与其合为一体,共同达到一种超脱世间生死轮回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立面的设置,强调了主体的坚定立场与包容心态,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结客少年场。携高李、闻笛赋游梁。
看汉水淮山,高楼共卧,融尊郑驿,飞盖相望。
春风里,种他红与白,笑我懒中忙。
供奉后来,玄都桃改,佳人好在,庾岭梅香。
何处最难忘。会稽归鬓晚,空带吴霜。
赢得黄冠野服,笑傲羲皇。
看花外小车,出长生洞,橘中二老,斗智琼黄。
称寿堂添十字,孙认三房。
隆乾手泽稀疏甚,数帖悽其在水南。
但看吾翁贻歙石,固应之子饷端岩。
丁宁后裔藏为好,羞愧先民宝不贪。
自笑老犹耽笔砚,少年莫也肯同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