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瞻礼开师真像》
《瞻礼开师真像》全文
宋 / 蔡襄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轻澜还故浔,坠轸无遗音。

好在池边竹,犹存虚直心。

往复二十年,每见唯清吟。

觉性既自如,世味随浮沈。

琅琅白云姿,怅望空山岑。

岂不悟至理,悲来难可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ānkāishīzhēnxiàng
sòng / càixiāng

qīnglánháixúnzhuìzhěnyīn

hǎozàichíbiānzhúyóucúnzhíxīn

wǎngèrshíniánměijiànwéiqīngyín

juéxìngshìwèisuíshěn

lánglángbáiyún姿chàngwàngkōngshāncén

zhìbēiláinánrèn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蔡襄的《瞻礼开师真像》,通过对老师的追忆和瞻仰,表达了对师德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首句“轻澜还故浔”描绘了波澜轻柔地回归旧处,象征着对师恩的怀念;“坠轸无遗音”则暗示老师的教诲如琴弦断裂,不再有直接的传授,但其精神犹在。接下来,诗人将师德比喻为池边竹子,赞美其虚心直节,即使岁月流转,依然保持清高品格。

“往复二十年,每见唯清吟”回忆了与老师的交往,二十年间,诗人每次见到老师都只有清雅的诗篇相赠,体现了师者寓教于诗的风范。诗人进一步感慨,“觉性既自如,世味随浮沈”,表明自己在老师的教诲下,心境澄明,看淡世事沉浮。

最后两句“琅琅白云姿,怅望空山岑”以白云和空山的意象,表达对老师的仰慕和对远离尘世的向往,以及对真理的领悟。“岂不悟至理,悲来难可任”则是诗人深感悲从中来,难以承受这份深情的哀思,揭示出对师恩的深深怀念和无法释怀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老师的尊敬和怀念,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蔡襄

蔡襄
朝代:宋   字:君谟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生辰: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
猜你喜欢

辇下春怀十绝呈赵达夫·其一

绛阙岧峣五色中,六街风稳柳贪慵。

金明解染波千顷,不似君王惠泽醲。

(0)

次韵谭令尹茅庵十咏·其八

罅月明窗纸,凉竿扫径尘。

却应环堵在,潇洒属吾人。

(0)

次韵谭令尹茅庵十咏·其五

所借非佗物,能忘是此心。

弦歌时一到,驻作武城音。

(0)

次韵谭令尹茅庵十咏·其四

讼少闻罗雀,囚虚识降神。

借令浓野兴,不负有民人。

(0)

挽卢革通议

耆宿今多少,惟公景德人。

家邻吴市卒,名重汉庭臣。

路在犹耕月,门閒似送春。

才知图画好,时见旧精神。

(0)

挽王元之相公二首·其二

道与风云会,思留雨露滋。

小心黄阁老,大手白麻词。

家有衣冠盛,朝无故旧私。

不须三寸舌,终号帝王师。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