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过半学忘情,绮语芟除手亦生。
因甚对花情未了,杜鹃颜色正倾城。
百年过半学忘情,绮语芟除手亦生。
因甚对花情未了,杜鹃颜色正倾城。
这首诗《杜鹃花》由清代诗人杨守礼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杜鹃花的独特情感体验。
首句“百年过半学忘情”,诗人以一种超脱的姿态,表达了人生经历大半后,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这里的“忘情”并非彻底无情,而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深刻理解与释怀,是对过往情感的沉淀与升华。
次句“绮语芟除手亦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追求语言的纯净与真挚。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霜雨雪之后,诗人学会了去除那些华丽但空洞的言辞,转而追求朴实无华、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这不仅是对语言艺术的追求,也是对内心世界的真诚呈现。
接着,“因甚对花情未了”,这一句将话题转向自然界的花朵,尤其是那令人瞩目的杜鹃花。诗人似乎在说,即便已经学会了忘情,面对如此美丽动人的花朵时,那份被激发的情感却难以完全消散。这不仅是因为杜鹃花本身的美丽,更在于它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
最后,“杜鹃颜色正倾城”,以夸张的手法赞美杜鹃花的艳丽夺目,仿佛整个城市都被其色彩所倾倒。这不仅是对杜鹃花外在美的高度评价,也暗含了诗人对这种美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情感共鸣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杜鹃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情感以及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在淡然与深情之间,诗人找到了一种平衡,既表达了对过往的释怀,又对眼前的美好充满了热爱与欣赏。
独自担琴鹤,还归瀑布东。
逍遥非俗趣,杨柳谩春风。
草绕村程绿,花盘石磴红。
他时许相觅,五老乱云中。
归和初喜戢戈矛,乍捧乡书感去留。
雁序分飞离汉口,鸰原骞翥在鳌头。
家邻紫塞仍千里,路过黄河更几州。
应到高堂问安后,却携文入帝京游。
怀才难自住,此去亦如僧。
何处西风夜,孤吟旅舍灯。
路沿湘树叠,山入楚云层。
若有东来札,归鸿亦可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