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作诗》
《作诗》全文
唐 / 刘叉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作诗无知音,作不如不作。

未逢赓载人,此道终寂寞。

有虞今已殁,来者谁为托。

朗咏豁心胸,笔与泪俱落。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uòshī
táng / liúchā

zuòshīzhīyīnzuòzuò
wèifénggēngzǎiréndàozhōng

yǒujīnláizhěshuíwèituō
lǎngyǒnghuōxīnxiōnglèiluò

注释
作:创作。
无知音:没有理解的人。
不如:还不如。
不作:不写。
赓载人:能回应的人,能接力的人。
寂寞:孤独寂寞。
有虞:指虞舜时代。
殁:去世。
谁为托:谁能传承。
朗咏:大声吟诵。
豁心胸:舒展胸怀。
笔与泪俱落:写下文字时泪水落下。
翻译
创作诗歌却没有知音理解,还不如不写。
未曾遇到能回应的人,这门艺术终究会孤独寂寞。
古代的虞舜时代已经过去,未来还有谁能继承这种传统。
大声吟诵能舒展胸怀,但写下这些文字时,泪水也一同落下。
鉴赏

此诗乃唐代诗人刘叉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创作诗歌的无奈与悲凉。首句“作诗无知音,作不如不作”直接揭示主题,言说自己写诗却无人赏识,不如不写为佳。这股情感在第二句“未逢赓载人,此道终寂寞”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诗人感到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与世隔绝,无人理解。

第三句“有虞今已殁,来者谁为托”表达了对后代可能传承自己思想的人渺茫无望。"有虞"指的是历史上能领会诗人的少数人,如今这些能够理解他的人也已经不在了,那么将来的世界里,又有谁会是他的知音呢?

最后两句“朗咏豁心胸,笔与泪俱落”则是诗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激荡与痛苦。"朗咏"意指朗读或吟咏诗歌,但这里却是孤独中发出的声音;"豁心胸"则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得以释放,但这种释放并非幸福,而是伴随着泪水和笔墨共同流淌,表达了诗人在写作时的悲哀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复,深刻地描绘了一位诗人的孤独感受以及对传承的渴望。

作者介绍
刘叉

刘叉
朝代:唐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于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接待天下士人,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声在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人写墓志铭,取走韩愈写墓志铭所得的酬金而去,回归齐鲁,不知所终。
猜你喜欢

己丑九日登黄泥岭望海

与客凭临望翠涛,黄泥偏说是登高。

虽无海雁衔书至,尚有风鸢结阵镳。

短发伤秋还落帽,异乡过节漫题糕。

沿山寻遍茱萸少,且把篱花送浊醪。

(0)

台湾竹枝词·其三十

蹉跌游戎血战情,郎官念念为苍生。

何妨塞却狼机口,垒土新来变铁城。

(0)

台湾竹枝词·其二十九

呱呱赤子勃溪啼,求牧今难与古齐。

何处红灯书县宰,春风弦管五条街。

(0)

台湾竹枝词·其十二

叠雪霏霏透体凉,轻衫团扇坠珠香。

儿家夫婿怜温软,乱剪春纱含裤裆。

(0)

台阳八景诗

石立金鸡唱晓声,曙光红泛早潮平。

暖蒸春髓浮元气,小结仙壶幻赤城。

捧日天真瞻咫尺,应时海亦象文明。

晴霞五色涛千丈,稳载长更十二程。

(0)

由弯崎至罗汉门杂咏·其二

悬崖荒草拂舆行,一线危途接树平。

心胆已虚情趣好,山头禽语下溪声。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