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赤子勃溪啼,求牧今难与古齐。
何处红灯书县宰,春风弦管五条街。
呱呱赤子勃溪啼,求牧今难与古齐。
何处红灯书县宰,春风弦管五条街。
这首诗描绘了台湾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段,以“台湾竹枝词”这一形式展现,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首句“呱呱赤子勃溪啼”,生动地描绘了新生婴儿在啼哭的情景,用“呱呱”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婴儿的啼声,而“勃溪啼”则暗示了啼哭的强烈和不平静,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次句“求牧今难与古齐”,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当前社会状况的感慨。这里的“牧”字,既可理解为牧民、百姓,也可引申为治理、管理之意。句中通过“今难与古齐”的对比,暗含了对现代社会治理或民生状况不如古代的反思。
第三句“何处红灯书县宰”,将焦点转向地方官员,用“红灯”象征权力和地位,暗示县宰(即县令)的显赫身份。同时,“书”字在这里可能有记录、记载之意,意味着作者关注县宰的政绩或行为是否被记录下来,反映了对官员行为的监督和期待。
最后一句“春风弦管五条街”,以“春风”比喻美好的时代氛围,而“弦管”则是音乐的象征,整个句子描绘了一幅繁华热闹、充满生机的街景图。这里不仅展现了社会生活的繁荣,也隐含了对美好社会景象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观察和思考,既有对传统价值的怀念,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
吾爱方壶子,翩翩列仙流。
咽津结龙虎,逍遥与天游。
有时发仙秘,戏扫琼林秋。
趋然粉墨外,坐使真华愁。
兹峰表神岳,漫漫元气浮。
祥飙转琪树,肃飒珊瑚钩。
玄凤隐朝景,三花媚灵湫。
伐毛紫霞里,濯足泉萝幽。
黄金变绿髓,千岁栖蓬丘。
世人哂丹汞,饭稻甘蜉蝣。
披图有遐想,其将方外求。
仙风吹云散琼香,玉轮轧露融素光。
霓裳飞动金玲珰,一声惊起鸾凤翔。
芙蓉池上西风早,青鸟无音天窅窅。
翠光浓入秋水寒,黛痕浅与春山老。
千年蟠桃几开落,三偷奈此小儿恶。
綵丝未断尘俗缘,黄金空铸相思错。
君不见有虞帝子来潇湘,洞庭水绿梧山苍。
泪痕有尽愁思长,向来斑竹多秋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