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车兮山之阿,吾有舟兮江之沚。
任重兮致远,欲行兮谁止。
车欲行兮山路槎牙,舟欲行兮底著平沙。
吾不能移王屋之山兮,通褒斜之阪。
此舟车兮,孰推孰挽。
将狶膏棘轴而强挽兮,畏颡泚兮力疲。
将编蒲结草而强挽兮,惮褰裳而汩其泥。
欲行石兮乘流,吾当求之梓人之与阳侯。
吾有车兮山之阿,吾有舟兮江之沚。
任重兮致远,欲行兮谁止。
车欲行兮山路槎牙,舟欲行兮底著平沙。
吾不能移王屋之山兮,通褒斜之阪。
此舟车兮,孰推孰挽。
将狶膏棘轴而强挽兮,畏颡泚兮力疲。
将编蒲结草而强挽兮,惮褰裳而汩其泥。
欲行石兮乘流,吾当求之梓人之与阳侯。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立方的《九效(其九)鸣穷》,以个人的困境和理想追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无奈与寻求出路的决心。首句“吾有车兮山之阿,吾有舟兮江之沚”描绘了诗人拥有交通工具却无法顺利前行的画面,暗示了现实中的困境。接下来的诗句“任重兮致远,欲行兮谁止”表达了诗人肩负重任,渴望远行但又受到阻碍的矛盾心情。
诗人通过比喻,如“车欲行兮山路槎牙,舟欲行兮底著平沙”,生动地展现了道路的崎岖和航行的困难。他感叹自己无法移动大山或开通险道,暗示了个人力量的渺小。“此舟车兮,孰推孰挽”表达了对援助的渴望,而“将狶膏棘轴而强挽兮,畏颡泚兮力疲”和“将编蒲结草而强挽兮,惮褰裳而汩其泥”则描绘了试图硬撑的艰辛和疲惫。
最后两句“欲行石兮乘流,吾当求之梓人之与阳侯”寓意深刻,诗人决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同木匠(梓人)和海神(阳侯)来解决他的困境,展现出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的决心和智慧。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的困境为载体,寓言式地表达了人生道路上的挑战和寻求突破的坚韧精神。
我生为文章,与众常不偶。
出其所为诗,不笑即嘲诟。
少年勇自辩,盛气争可否。
年来知所避,不敢出诸口。
时时未免作,包以千袭厚。
低心让儿曹,默默众人后。
见君不能已,颇亦陈所有。
君岂少取之,时以佳句授。
幽弦喜有听,清唱慰孤奏。
如何瞥然去,使我不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