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壬申元日作·其四》
《壬申元日作·其四》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三朔那堪日蚀来,春秋少见此天灾。

奔车未遣麾戈逐,吐壤先教伐鼓催。

岂有鲍宣书更上,无劳后羿弹重开。

炎光沐浴还晞发,尽扫虹蜺愧不才。

(0)
鉴赏

这首诗《壬申元日作(其四)》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首联“三朔那堪日蚀来,春秋少见此天灾。”以“日蚀”这一自然现象起笔,表达了对罕见天灾的感慨,暗示了对社会动荡不安的隐忧。日蚀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借此表达对时局的担忧。

颔联“奔车未遣麾戈逐,吐壤先教伐鼓催。”描绘了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用“奔车”和“吐壤”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混乱,而“麾戈”和“伐鼓”则象征着战争的开始与加剧,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

颈联“岂有鲍宣书更上,无劳后羿弹重开。”借用典故,暗指鲍宣的忠贞与后羿的射箭技艺,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向往,同时也讽刺了当时社会中道德沦丧、正义难求的现象。

尾联“炎光沐浴还晞发,尽扫虹蜺愧不才。”以“炎光”象征国家的繁荣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待。同时,“晞发”寓意着希望与新生,诗人自谦为“不才”,表达了虽身处乱世,仍怀有一腔热血,愿意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题伯牙子房子猷太白四图·其二

兴王必有佐,授道自有师。

长者幸赐教,鞠躬敢辞卑。

向来一编书,帷幄坐见施。

从容成功退,去谒谷城祠。

(0)

清阴谷

垂阳何靡靡,繁阴覆谷中。

芳春信多美,预恐起秋风。

(0)

次张真人见寄

玉京神观喜佳逢,始信蓬山有路通。

忽报仙幡临草泽,惊看画鹢下天风。

凉生晚渚芙蓉老,霜陨秋场稼□□。

□□□□□□□,□□□□□□□。

(0)

题赠医士吴彦才

旧梦吴门月,新游上国春。

居留琴作伴,行有药随身。

欲学壶中客,还为物外人。

自缘忘世累,非欲事沈沦。

(0)

题澄江韩氏弥性堂卷

芙蓉城里花如簇,况有澄江秋水绿。

花间茅屋是君家,门外萦回江一曲。

长年自与世情疏,何异柴桑处士居。

竹粉晴飘围罢局,芸香昼染读残书。

我曾放迹澄江上,水墅山村遍游赏。

如何未解识君家,往事茫茫空怅怏。

君家令子仙闱郎,我忝濡毫直玉堂。

侍宴每联金屋坐,退朝常接玉墀行。

几番论旧相留恋,彷佛澄江眼中见。

令人飞梦落江南,满座秋光净如练。

披图索我为题诗,老去空惭藻思非。

勉率为君歌此曲,恍然疑接谢元晖。

(0)

和僧见寄三首·其一

师本林卧人,予亦烟栖客。

同在一山中,如何未相识。

钟鸣松杪风,惆怅生孤忆。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