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上一铃语,湖头三日风。
苍山在烟外,高浪与天通。
市迥薪刍少,僧残像教空。
不妨留滞好,且看夕阳红。
塔上一铃语,湖头三日风。
苍山在烟外,高浪与天通。
市迥薪刍少,僧残像教空。
不妨留滞好,且看夕阳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孝祥在三塔寺遭遇连日风雨时所见的景象和内心感受。首句“塔上一铃语”,以一铃声起兴,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故事或情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接着,“湖头三日风”点明了环境背景,暗示了连续的风雨天气。
“苍山在烟外,高浪与天通”两句,通过“苍山”与“高浪”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磅礴,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苍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感;“高浪”直冲云霄,与天空相接,展现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美。
“市迥薪刍少,僧残像教空”则转向了对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的思考。在风雨阻隔的情况下,市场萧条,柴草稀缺,僧侣们的生活也显得清冷,宗教仪式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热闹与活力。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可能面临的挑战的忧虑。
最后,“不妨留滞好,且看夕阳红”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态度。他选择欣赏眼前的美景——夕阳的余晖,将暂时的停留视为一种享受,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及在逆境中保持积极心态的智慧。
识公七年前,青衫骑破鞯。
送公七年后,金章大州守。
穷达反掌耳,置之勿复论。
忆公出蜀日,避名如避喧。
神羊一在首,慷慨眉宇轩。
朝陈击奸疏,暮进兴邦言。
炎炎中郎将,解带西南奔。
矫矫内押班,挂冠神武门。
所以杜御史,姓名满乾坤。
人生有聚散,安所非游宦。
徵黄不作难,圣主方味谏。
往闻澹庵评乡贤,有朋曰项如篪埙。
是非褒贬乃枝叶,孝友忠信为本根。
姓名不愿唱上第,诏旨特许旌高门。
化行同邑得模楷,经授犹子留渊源。
轻财重义续前烈,筑屋贮书贻后昆。
谁能渐磨入我室,毋但涉猎游其藩。
泉江况乃多侍从,远亲二郭近则孙。
学成衮衮上台省,健翮万里看腾骞。
君不见汉京辟雍载黄图,博士直舍三千区。
分行数百曰槐市,下有诸生讲唐虞。
又不见本朝肇启迩英阁,稽古隆儒号经幄。
风清枝翠似交舞,日暖花黄时细落。
君家欣慕名书斋,伯仲方将与计偕。
桥门且陪亿万计,朝路终驰十二街。
义郴文章妙天下,引喻牛行相君舍。
勉君植德企前修,他日儿孙攀逸驾。
送君南浦惨离情,握手依依数去程。
日薄云浓风转劲,江寒水落浪还生。
此时执别仙舟稳,后夜相思山月明。
好把嘉猷献丹扆,中兴天子急升平。
朝宗元以汴为京,闽广江湖此问津。
南渡苦无三宿客,北征时有五溪宾。
壮游我亦深怀旧,传舍人皆劝作新。
契阔谁怜今四纪,欲论前事只三人。
卯饮高楼彻暮霞,绝胜茅屋己公茶。
箬包句好逢真赏,荷叶瓯深称嫩芽。
诗老坐中容我辈,朝贤乞处藉君家。
从来佳茗如佳什,屡酌新烹味转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