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古·其七》
《拟古·其七》全文
宋 / 张九成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萧骚老蚕妇,窈窕深闺女。

闺女曳罗裳,老妇勤机杼。

夜深灯火微,那复凄寒雨。

辛勤贡王宫,弃掷乃如许。

一缕不著身,含愁谁敢语。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闺中老蚕妇和闺女勤劳工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女性在艰苦条件下的辛勤劳作和悲凉情怀。

“萧骚老蚕妇,窈窕深闺女。”两句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两位女性形象,一个是年迈的蚕妇,一个是生活在幽静住宅中的闺中女子。这里用了“萧骚”、“窈窕”两个词组,不仅形容了环境的幽深,也烘托出了人物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闺女曳罗裳,老妇勤机杼。”闺中女子正在细致地整理着罗裳,而年迈的蚕妇则在不懈怠地操作织布的机杼。这里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女性对工作的专注与投入。

“夜深灯火微,那复凄寒雨。”随着夜色渐深,仅有的灯光变得微弱,加之外面还下着凛冽的寒雨,这样的环境让人倍感凄凉和悲哀。诗人的笔触在这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带有悲凉气氛的夜晚场景。

“辛勤贡王宫,弃掷乃如许。”这两句点出了女性辛勤劳作的目的——为的是向朝廷进贡,而他们的努力却常被轻易地抛弃。这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劳动成果的不公认可,也揭示了一种深层的社会悲剧。

“一缕不著身,含愁谁敢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闺中女子辛勤织布却难以得到相应回报的情感共鸣。这里的“一缕”指的是细小如线的东西,象征着微薄的收入或回报;“不著身”则意味着这些努力换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满足都无法留在她们身上。“含愁谁敢语”,诗人以此表达了对闺中女子命运的深深同情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社会底层的艰辛处境和内心世界的悲凉。

作者介绍

张九成
朝代:宋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 
猜你喜欢

蝶恋花.商调十二首·其一

丽质仙娥生月殿。谪向人间,未免凡情乱。

宋玉墙东流美盼。乱花深处曾相见。

密意浓欢方有便。不奈浮名,旋遣轻分散。

最恨多才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怨。

(0)

念奴娇·其二落梅

玉龙声杳,正瑶台曲舞,香山初彻。

褪粉掐酥千万颗,满地平铺银雪。

草褥香茵,苔钱买住,留待黄昏月。

有人妆罢,对花凝伫愁绝。

休更恨落羞开,东君情分,自古多离别。

好把芳心收拾取,与个和羹人说。

摆脱风尘,消停酸苦,终有成时节。

浮花浪蕊,到头不是生活。

(0)

水龙吟

无情风掠芭蕉响,还是重门已闭。

银缸独对,相思方切,教人怎睡。

解叹从前事,解叹了、依前鳖气。

想他家那里,知人憔悴,相应是、睡也未。

且恁和衣强寝,奈无寐、依前重起。

起来思想,当初与你,忒煞容易。

及至而今也,半头天眼,不存不济。

最消魂苦是,黄昏前后,冷清清地。

(0)

河之水

河之水,深复深。舟以济,犹难谌。

被发之叟,狂不可针。岂无一壶,水力难任。

与公同匡床,恨不挽公襟。乱流欲渡,直下千寻。

我泣眼为枯,我哭声为瘖。

投身以从公,岂不畏胥沉。

同归尚可忍,独生亦难禁。公死狂,妾死心。

蛟龙食骨有时尽,惟有妾心无古今。

河之水,深复深。

(0)

早朝十绝·其四

仰荷天恩雨露同,涓埃无地答宸衷。

侍朝惟秉忠和孝,遥见炉香上九重。

(0)

弄珠英/蓦山溪

楚乡新岁。不放残寒退。

月晓桂娥闲,弄珠英、因风委坠。

清淮铺练,十二玉峰前,上帘栊,招佳丽。

置酒成高会。江南芳信,目断何人寄。

应占镜边春,想晨妆、膏浓压翠。

此时乘兴,半道忍回桡,五云溪,门深闭。

璧月长相对。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