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云初散日沈西,衔璧归来保会稽。
采葛山头看狡?,百花洲上听晨鸡。
捧心妃子方沈醉,尝胆君臣共惨悽。
一曲堂堂歌未歇,残兵已过越来溪。
阵云初散日沈西,衔璧归来保会稽。
采葛山头看狡?,百花洲上听晨鸡。
捧心妃子方沈醉,尝胆君臣共惨悽。
一曲堂堂歌未歇,残兵已过越来溪。
这首诗描绘了越王勾践在吴国的经历与心境,以及他回国后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复杂性。
首联“阵云初散日沈西,衔璧归来保会稽”描绘了勾践从吴国返回越国的场景,阵云消散,夕阳西下,他带着象征和平的璧玉回到会稽,暗示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
颔联“采葛山头看狡?,百花洲上听晨鸡”则展现了勾践归国后的日常生活,他在采葛山头欣赏自然风光,于百花洲上聆听晨鸡报晓,生活虽平静却充满隐喻,暗示着他内心的波澜不惊与对未来的期待。
颈联“捧心妃子方沈醉,尝胆君臣共惨悽”通过对比手法,将勾践与他的妃子、君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妃子的沉醉与君臣的悲痛形成强烈反差,反映了勾践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以及他对国家复兴的坚定决心。
尾联“一曲堂堂歌未歇,残兵已过越来溪”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勾践在堂上高唱胜利之歌,但歌声未尽,战争的痕迹已经消失在越溪之上。这既是对勾践功绩的赞颂,也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及其时代背景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净展流犁天正午。倦摊书、翠阴笼树。
娟娟帝子,情根泪点,倩红斑留住。
纤就笛材匀,春葱乱,文涟千缕。
凉云半枕,清风半帘,诗来在、梦中路。
晚醉醒,茶味苦。最承恩、汗香闻处。
纹帱未掩,蝉纱乍脱,衬冰肌如许。
玉腕嫩纹生,荷花样、脸潮含露。
秋心到此,青奴漫领,潇湘夜雨。
嫠蟾寂。曾照虎斗龙争,燕寻莺觅。
谁知北府兵残,东山妓老,转头今昔。暮潮急。
淘尽兴亡无数,零钗断戟。
输他玉树春愁,琼花秋泪,一般陈迹。
几度婵娟浩劫,珊床喋血,鬼苔腥碧。
多少倩魂夜阑,犹抱春泣。干戈丛里,艳影搀云立。
更休问、白门打桨,红桥吹笛。水阁凉蛙夕。
冷波成缬,暗摇帘隙。暝宿销凝极。
篷背雨、和愁乱敲芦荻。灯昏罗帐,有人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