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瑞鹤仙·其一林钟羽,俗名高平调》
《瑞鹤仙·其一林钟羽,俗名高平调》全文
宋 / 吴文英   形式: 词  词牌: 瑞鹤仙

泪荷抛碎璧。正漏云筛雨,斜捎窗隙。林声怨秋色。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凉欺岸帻。暮砧催、银屏翦尺。最无聊、燕去堂空,旧幕暗尘罗额。

行客。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0)
注释
捎:一本作“梢”。
迭:一本作“送”。
行客。
西园有分,断柳凄花,似曾相识。
西风破屐。
林下路,水边石。
念寒蛩(qióng)残梦,归鸿心事,那听江村夜笛。
看雪飞、苹底芦梢,未如鬓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女词人吴文英的作品,名为《瑞鹤仙(其一)林钟羽》。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深沉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泪荷抛碎璧" 这一句以泪比喻心中的哀伤,而“抛碎”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哀伤难以忍受,犹如珍贵的璧玉被无情地摔碎。"正漏云筛雨" 描述了一种细雨绵绵的氛围,时间仿佛在这细雨中悄然流逝,而“斜捎窗隙”则展现了词人孤独寂寞之情。

"林声怨秋色" 这句中,“林声”指的是秋天树叶的飒飒声响,"怨秋色" 则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无奈与哀愁。接着的“对小山不迭”、“寸眉愁碧”进一步强调了词人内心的忧郁和愁绪纷呈。

诗中还写到了“凉欺岸帻”、“暮砧催、银屏剪尺”,这些意象丰富的描写,既展示了自然景物的冷清与静谧,也映射出词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最无聊、燕去堂空" 则表达了词人的寂寞感,"旧幕暗尘罗额" 更加深了这种感觉。

“行客”一词,点出了词人此时的心境,是一个游子或旅者,而“西园有分”则透露出一种离别之情。"断柳凄花" 是秋天常见的景象,而“似曾相识”则让人感受到词人对这片土地和记忆的眷恋。

接下来的“西风破屐”、“林下路,水边石”继续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色,而“念寒蛩残梦”、“归鸿心事”则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写照。"那听江村夜笛" 一句,更是在静谧的夜晚,通过听闻远处的笛声,来表达词人的思乡之情。

最后,“看雪飞、蘋底芦梢”一句,以雪代指岁月流逝,而“未如鬓白”则是对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词人的情感世界。它不仅展现了词人的才华,也让读者能够在其中感受到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吴文英

吴文英
朝代:宋   字:君特   号:梦窗   籍贯:四明(今浙江宁波)   生辰:约1200~1260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猜你喜欢

湖心亭

白洋汇处渚宫筑,水色天光有若无。

已自赏心兼悦目,取名何必又西湖。

(0)

题钱维城画苏轼舣舟亭图·其一

玉局信风流,溪亭佳话留。

至今石岸侧,往往驻行舟。

(0)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六

蜀冈游罢催归辔,画鹢原迟十里馀。

船马北南殊所习,始知古语信非虚。

(0)

雾八韵

霭霭布层霄,瀌瀌羃远椒。

宁徒称十里,却是遇连朝。

江浙景云近,潇湘画若描。

绵铺宿麦缕,珠缀嫩杨条。

藏处迷山寺,度来封野桥。

衣如装弱毳,帽讶惜丰貂。

乍可因风散,旋看见晛消。

贪程行忽到,还喜不知遥。

(0)

万松山小憩

众山多濯濯,一峤独苍苍。

想有灵祗护,如看图画张。

清斋梵宫侧,古籁午阴凉。

小憩登程去,拈毫兴已偿。

(0)

题灵岩寺八景·其三卓锡泉

泉临卓锡一亭幽,万壑千岩景毕收。

最喜东南缥缈处,澄公常共朗公游。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